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智慧碰撞!运河专家学者相约盐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举行

现代快报讯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发祥地,也是流经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多的省份。

如何更好地挖掘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推进大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1月5日,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在江苏盐城举行。大运河沿线各省市的专家学者相约而来,进行智慧碰撞。

夏锦文:智库峰会汇聚研究力量

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由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由盐城市人民政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主办。

峰会为何在盐城举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介绍说,盐城自古以来,是链接大运河与海洋间转输的重要交通节点,是陆海联运、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盐城的串场河不仅联结了古代重要盐场,还是苏北东部地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苏北千年水利水运和厚重海盐文化的历史遗产。“盐城的盐运河体系辐射深远,不仅推动了区域城镇发展,更促进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繁荣。以盐城为中心的淮南盐业的兴起和发展,为苏中诸多城镇提供了强大经济支撑。”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

夏锦文说,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在盐城举办旨在汇聚研究力量,共商沿运区域如何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为此,我们邀请到大运河沿线各省市的专家学者,聆听他们的智慧建议,一起探讨大运河文化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路径。”

为了让与会专家、学者充分交流、探讨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真知灼见,本次峰会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学术对话环节,增进与会专家的了解互信,达成共识。

贺云翱:在江苏,大运河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

今年6月3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和2021年工作要点》,将盐城和连云港纳入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体系。

把盐城和连云港纳入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朋友圈”,背后少不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云翱的推动。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云翱

贺云翱带领的研究团队,曾经对盐城的运河文化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调研。这次峰会,贺云翱特意赶来,做了《盐城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主题报告。

贺云翱说,结合2019至2020年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先前因与大运河主流本体地缘较远而被认为关联薄弱的盐城市,在历史根源上对大运河的兴起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实为大运河盐文化的支柱性城市和区域。

“与大运河支流老通扬运河几乎同时开凿的泰东运河,有效加速淮盐集运并促进大运河盐运的制度化发展的串场河,上起兴化下至邵伯直通大运河的盐邵河,还有沟通盐城与大运河重镇淮安的古涧河(古运盐河)……”贺云翱介绍说,在盐城,至少有4条非常重要的盐运水系,它们连同天然河道在盐城地区与大运河主干道之间形成密集水网。这样高密度的盐运水系在整个江苏都十分罕见。

“在江苏,大运河并非只是‘一条线’,而是连接省内13个地级市的‘一张网’。”贺云翱说,大运河支线河道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意义非凡,大运河的疏通和繁荣离不开支线河道及其沿线城市城镇及产业的支持。作为支线河道的重要组成,以通扬运河及泰东运河、串场河等为代表的盐运河道不仅是大运河水系网络的客观延伸,更是大运河水系网络作为中国古代“国脉”所在的深层动力来源。

余敏辉:长三角大运河文化资源要“串珠成链”

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余敏辉做《对长三角大运河文化一体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主题报告。

△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余敏辉

余敏辉表示,“三省一市”无论是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流淌伴生的文化、地域积淀的文化,还是历史凝练的文化,都是丰富多彩而独树一帜的。为促进长三角大运河城市保护联动、传承联手、利用联合,必须对大运河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长三角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串珠成链、由线及面,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厚重的文化底蕴、非凡的历史成就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陆玉芹:盐城的盐经大运河运出去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陆玉芹做了《两淮盐业与大运河》的主题报告。“盐城地近黄海,海盐产量丰富,是著名的两淮盐区的盐产中心。”陆玉芹介绍说,明清时期,可以清晰看到盐城在淮盐生产中的主导地位。顺治四年定额淮南盐产量占据两淮总数的83.69%,顺治十三年统计淮南则占据83.28%……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陆玉芹

“正是基于盐城产盐的缘故,其自古以来即与运河结下不解之缘。”陆玉芹说,盐城食盐外运,无论是借助于下河地区的横向水道到达高邮盘坝进入大运河,南抵仪征出江,抑或是经串场河、东台运盐河、运盐总河(运河支道)、大运河(江仪段)出江,大运河始终是其中的重要河段。正是借助于大运河等河道,盐城丰富的盐产资源才得以运出去,满足亿万百姓的日常食用需求,满足国家对于盐业财政的需索。

穆家良:江苏淮盐文化遗址全国形态最丰富

“淮盐因淮河横贯江苏盐场而得名,历史上淮南、淮北盐场所产之盐称为淮盐,盐城是淮盐重要的发祥地。”在下午的分论坛环节,中国文物学会盐业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穆家良做了《大运河文化带背景下淮盐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研究》报告。

穆家良说,淮盐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们在淮盐的生产、运输、销售、使用过程中形成并积累传承至今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物学会盐业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穆家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淮盐区留下了为数众多、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盐文化遗产。研究发现,今天的淮盐文化遗址是全国形态最为丰富的。如:仪征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遗址、南通三甲盐场遗址、泰州泰坝盐运遗址、东台安丰古镇盐运遗址、响水陈家港八卦滩古盐运遗址、连云港市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等盐场和赣榆战国古盐仓遗址、淮安河下古镇、淮安西坝盐运遗址、徐州窑湾古镇盐店遗址等。

面对众多的淮盐文化遗产,穆家良建议,可以重点建设盐业生产、盐运等博物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提高景区文化底蕴。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吕洁 王菲 

(本文图片由王拥军 孙书林 仇爱武 陈霞 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