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走读文脉 | 黄石半墙混搭小桥流水,这是“最硬朗”的江南古镇



什么是江南?是粉墙黛瓦,是小桥流水人家?

黄石半墙和小桥流水的“混搭”,也别有一番风味。

“江苏文脉”开启“走读”模式,带你从无字句处品读文脉,用最具烟火气的方式解码历史。

葛金华教授(左)和现代快报记者

本期“走读文脉”,我们邀请了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主编,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院长、教授葛金华,带我们走读“最硬朗”的江南水乡古镇——焦溪。

南地北风

黄石半墙有点儿糙

远望焦溪古镇,粉墙黛瓦,屋舍俨然,人家尽枕河。走进街巷弄堂,却被参差交错的巨大黄石“包围”,感受到一种粗犷豪放的“南地北风”。

“黄石半墙”以黄石做一半的墙基,上半部分和江南其他地方房屋一样。这是焦溪房屋的典型特征。

在江南水乡,为什么要用粗糙的黄石砌一半墙?石头哪来的?

葛金华说,这些石头都是就地取材,来自附近的舜山、鹤山。

明代,黄石一开始被用于围筑堤岸、水闸、码头等公共建筑。后来因为这一带经常被水淹,人们觉得自家的房屋也需要,所以后来这些石材也被用来盖房子。

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地处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较弱,条石、青砖都太贵了,所以人们就地取用山石盖房子。

石头垒砌的房子,不仅更加坚固,而且可以“呼吸”,缝隙之间内外通透。洪水过后,屋里的水汽也能散去,不易发霉。

直播中,有网友不禁问:为什么这些石头都是粗糙、不规则,犬牙交错,怎么不打磨成四四方方的石板?

为什么不加工成像铺地条石一样四四方方的形状?“因为这种石头不能这样加工。”葛金华说,远古时代焦溪东部山脚下全部是大海,石头因为海侵遭到腐蚀,石质是片状的,用力一敲就碎了,所以经不起精细的打磨加工。

用这种“非精加工”的石头,怎么筑起牢不可破的家园?古人很聪明,石块间勾连类似榫卯结构,再加以铁钉加固,这么一来就妥了。

葛金华认为,焦溪成片保留了这样的房屋,非常难得。“这是一种‘活化石’,反映了千百年来人地互动、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的过程。”

九桥十八弄

大户有私家码头


从“硬朗”的黄石半墙,到“宛转”的小桥流水,需要几步?答案是:出门,两三步。


四河、六街、九桥、十八弄,构成这个焦溪的街巷肌理。

“三元桥、中市桥、咸安桥、青龙桥至今保留完好。三元桥上的拱顶石很特别,和一般石桥上的如意水波纹不一样,是一种神兽。至于它是麒麟、朱雀还是玄武,还有待考证。”葛金华介绍。

三元桥上的拱顶石

驳岸边伸出的条石块

中市桥的两边,是整座焦溪古镇最中心的地方。桥边有鱼行,是渔业交易场所。驳岸边伸出的条石块悬空在水面上,是用来挂鱼篓、渔网、鱼箱的。

桥尾有陷下去的圆圈,这就是当年圈门用竖转轴的孔位。宵禁的时候,圈门一关,桥上也不能通行。

如果有人要出门怎么办?枕河而居的大户人家,有自己的私人码头。这相当于,在水上“高速公路”口,有自家的出口。中市桥下的奚家,就有私人码头。没有码头的人家出不去,有码头的人家也要对出入的人担责任。

在老舜河通长江的时代,长江潮上涨倒灌入河,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这条河的流动。长江里的鱼也会进来。

当地作家高晓声先生在他的小说里写道,鱼进来了,自我感觉很好,因为里面浮游生物、植物很多,它觉得自己藏得很深,可是它的鱼背已经浮出来了,岸上很多鱼叉正等着它。

中市桥边故事多,这里开了一家“焦溪故事馆”。里面展示的蒲包、蒲鞋,都是用当地的蒲草编织的。这种植物的来历,和被填没的芙蓉湖有关。

填湖的时候,要筑坝、筑堤,但湖水一旦涌动,堤坝就会塌掉。解决办法就是“桑蒲固岸”。水动的时候,泥土不会流失。

从此,蒲草就在当地盛行,被编织成“环保购物袋”蒲包。蒲包产业发达了,对原材料需求量很大,焦溪人就到对岸的靖江收购蒲草。

运河通长江

江南第二大湖被填没

“焦溪,完全是大运河的市镇。因为有大运河,才有了市镇。”葛金华说。

运河出常州城之后,一路向北,经过很多次交错、曲折,穿过武进,进入江阴,汇入长江。京杭大运河在常州有4至6个通江孔道,舜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早先,这里没有市镇,紧靠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湖——芙蓉湖。历史上的芙蓉湖,东至无锡的荡口,西到常州焦溪,南到无锡惠山,北通长江,规模仅次于太湖。焦溪只是芙蓉湖边的小村落,是热爱隐居人士的打卡点。

后来,芙蓉湖逐步被填没。但常州城还需要通过水道出长江,就需要把原有的运河拓宽,形成了重要通江孔道。

龙溪河畔,一侧是枕河而居的人家;另一侧没有临河房屋,而是为运河纤夫预留的纤道。

葛金华说,这种形制,和常州城里的青果巷一模一样。

《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中描述焦溪镇:“烟火万家,诚巨镇云”“因为位于常州与江阴交界之处,地理位置优越而得到了发展。”

修缮复原的圈门

巷子口的圈门遗址,也和这里市镇的兴盛有关。这里形成了大运河上的“集散市场”“物流中心”,江西来的木材在这里集聚,大量商贾在这里活动频繁。

历史上,这里地处江阴、无锡、武进三县交接地带,属于“三不管”地带,也成了治安死角。客商带着木材货物来此,身上往往携带着很多现金。这时候,安全是个很大的问题。圈门的作用就在于此:门闩一落锁,整座小镇就是一座“闭环管理”的城。

目前,焦溪古镇修缮工程中,人们根据地方志等文献记载,正在试着恢复一些圈门。

小镇故事多

四大姓氏名流雅集


从芙蓉湖畔适合隐居的小村落,到大运河边繁忙的古镇,沧海桑田,很多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

距今5000-4200年的良渚文化遗存广泛分布。其晚期在此地文化遗存级别较高,至少是一个区域中心或王公级规模的都城。距此仅几公里的寺墩遗址、高城墩遗址就是明证。

大舜过化、大禹治水留下印记,舜过山、舜河、舜井由此而来;季札很可能在这里生活过,留下受封、归隐、归葬的遗迹和让德、忠孝、诚信的美谈。

“焦溪”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一段传说。“焦”字取自明太祖朱元璋故人焦丙。焦丙早年帮助过朱元璋。朱元璋称帝之后,给了他很多赏赐,还封他做官。焦丙却舍下皇帝赏赐的金腰带,来到焦溪隐居,在这里开办私塾。

市镇兴盛之后,世家大族也应运而生。是、奚、承、徐是当地四大姓,他们包揽了不同行当,通过运河与府城建立联系,从事白粮督运。白粮就是江南地区的优质大米,要运到京城。焦溪不产这种粮,但它作为物流转运中心,也由此和各地的关卡建立了联系,得以从事南北贸易。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中,写得非常生动。

是家大院如今虽然荒废,但细细摩挲,可以看到大型的石柱础、精致的雕花纹饰、古老的芭蕉树,足见当年的气派。大院主人是镜,字仲明,是《儒林外史》中人物权勿用的原型。他在此开办了舜山学塾,讲儒家经典。

仲明先生号称“道学先生”,做什么都要求中规中矩,但也有“人设崩塌”的时候。

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走到溪边,他看看四下无人,就跳了过去,结果掉水里了,他又爬了上来。这时,远处桥下走出一个小孩,目睹了一切。他想花钱收买小孩,小孩收下了铜钱,却到处去和别人讲。

由此可见,仲明先生是个举手投足都备受瞩目的“公众人物”。

承氏的“豪宅”,主体已不是黄石半墙,而是采用青砖,只在后墙用了黄石。“这是因为他们家有科举功名、有钱,可以购置大量青砖等建材,比肩城里人。”葛金华说。

承越故居听云堂恢复旧时风貌,悬挂着对联:“观史知今可思进退,读书养志可识春秋。”

经过修缮之后,门窗有精致的木雕装饰,雕刻着戏文故事。

目前,这座老宅子被打造成“焦溪记忆馆”,用于展示焦溪的历史文脉。与它比邻的鹤峰书院也恢复旧时风貌,展示了《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焦溪古镇丛书》等地方文史书籍。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是钟寅 刘静妍

图 视频 | 现代快报+记者 是钟寅 钱念秋 刘静妍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