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时隔67年再聚首,他们曾在南京竞逐新中国首场马拉松比赛

6月11日上午,在南京莫愁湖畔的“长距离竞走”工作室,已是耄耋之年的夏启宇、周德贵和丁义美三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67年前,1957年11月24日,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在南京顺利举行,他们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

三位老人(从左到右:丁义美、夏启宇、周德贵)在南京重聚


曾经同场竞跑,他们时隔67年再聚南京

当年那场马拉松比赛的前四名,分别是来自南京的医生夏启宇,来自常熟、徐州的工人周德贵、王作友,来自江苏省军区的战士丁义美。参赛时,夏启宇28岁,周德贵23岁,丁义美22岁。当年,他们以业余身份参赛,在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中名列前茅,用速度展示青春与活力,也成为马拉松爱好者们的榜样。

光阴荏苒,67年过去了。通过媒体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不懈努力,夏启宇、周德贵和丁义美三位老人重新取得联系,再次相聚在南京。在“历史文献中的‘中国马拉松发祥地’”专题展厅中,三位老人一起拉开红绸,为展览揭幕。他们此前各自收藏的一些物品原件汇集到这里,向社会各界展示。

夏启宇的冠军奖状


夏启宇老人授权展示的物品,多件都在中国马拉松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他获得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的奖状。这份奖状原件黄底黑字,上面写着“夏启宇同志参加一九五七年全省马拉松竞赛荣获第一名”。

周德贵1957年参加马拉松的照片


展览中,一张奔跑者的老照片定格了周德贵老人参赛时的身影,背后写着日期:1957年11月参赛。照片中的他英姿飒爽,面向镜头跑来。丁义美老人后来就读于南京体育学院,曾经在南京求学和训练,他提供的多份展品中,有一张1965年毕业时的合影,背景里是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场的经典建筑。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历史文献中的‘中国马拉松发祥地’”专题展在南京莫愁湖边的“长距离竞走”工作室举办,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谈起当年比赛记忆犹新,感慨“亏在没经验”

就在此次相聚南京的几天前,在南航金城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帮助下,丁义美老人在连云港家中通过视频问候了夏启宇老人:“我是丁义美,我们老朋友哦!你身体很好啊,过几天我去南京拜访你!”

面对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丁义美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比赛,至今印象深刻。“我当时亏在没经验。到终点时,第三名比我早伸脚。”老人笑着回忆,言语间,对殿军这个名次依然有一点点“耿耿于怀”。据当时的新闻报道,丁义美的成绩是3小时9分15秒4,比第三名王作友仅差了0.4秒,二人几乎一起冲线。

丁义美老年时继续参加比赛的照片


丁义美回忆,他在中学时就爱上了跑步。了解到锻炼能让人更健康,他就开始锻炼。当时,他很崇拜一名会打篮球的同班同学,后来他跑步赢过了这位同学,就对跑步更有信心。每次参加学校运动会,丁义美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

△丁义美的毕业合影


1958年,丁义美从部队转业,到南京体育学院上学,此后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至今依然十分关注马拉松比赛等体育新闻。“长跑对身体比较好。我78岁还在上海参加马拉松比赛。”丁义美告诉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长跑,他也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大学生,“我就是喜欢运动,始终坚持跑,当作爱好,从心里喜欢。”

通讯员 栾川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图片由南航金城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志愿者提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