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沿着运河读中国|触摸常州运河畔百年工业历史

“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如织”,曾是常州工业与运河交织的生动写照。

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近日,“沿着运河读中国”系列主题活动由南京图书馆与现代快报发起,并邀请运河沿线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

6月29日,常州市图书馆邀请人文学者、资深媒体人沈向阳带领读者沿着运河,触摸常州工业的历史,品读大运河的流光岁月。

大运河孕育了百年工业文明

大运河流淌千年,推动常州从农耕文明一路流向工业文明,激起了民族工商业的一缕缕浪花。近代以来,戚机厂、大明厂、恒源畅厂等一大批民族工业企业崛起于运河两岸。

本次活动首先走进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280单缸柴油机、常柴牌柴油机、“复兴号”动车组模型、红梅牌照相机、东风牌手扶拖拉机……这里的一张张老照片展现了常州运河畔工业缘起、产业萌芽、发轫壮大,一台台“退役”的老设备向大家诉说着那些鲜为人知的奋斗往事。

展馆所在的中车戚墅堰机车厂,是常州运河畔最为著名的百年老厂之一。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898年的上海吴淞机厂,于1936年迁址于此,成为常州第一家大型近代化工厂。在这里研制生产的多型内燃机车,作为主力牵引机型,在全国铁路线上担当着动力先锋。而紧邻的戚电厂,同样是一座“百年老厂”,见证了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今,戚机厂、戚电厂依然迸发出强劲动力,在运河畔支撑着常州工业发展。

孕育民族工商业,大运河常州段有着怎样的优势呢?沈向阳介绍,这里是各时期大运河并存的河段,西接京口,东接姑苏,北通长江,南融太湖,“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交汇点。”

百年来,常州工业始终在朝前走,从最早的机器厂、最早的纺织厂、最早的电厂,到如今成为“智造之都”,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沈向阳说:“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文化的长河、历史的长河,它还是一条发展的长河。”

流淌的大运河带动了文化融合

沿着运河,沈向阳带领读者还来到了运河公园,行走在宽阔的滨河步道,一边领略着旖旎的运河风光,一边讲述常州的运河史话,最终抵达秋白书苑(丁堰·运河公园馆)。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 水势使人合,山势使人离。”走读过程中,沈向阳引用了梁启超在《地理与文明关系》中转引黑格尔的这句话,表明因为有了大运河,才有了街市的繁荣,也有了文化的融合。

沈向阳说,在古老的常州方言里,有福建泉州方言的元素,也有安徽芜湖方言的语音特征。“正是因为这条河流,各地的人在常州进行贸易往来,无形中影响了常州的方言,这也是文化融合的体现。”

流淌的大运河,不仅繁荣了工商业,带动了文化的交融,还培养了很多的人才。“七君子”中的史良和李公朴、“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国共青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张太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都曾生活在大运河两岸。

沈向阳表示,虽然古老的河床已有千年,但河面上的浪花每天都是新的,滋养着这座城市。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储希豪

(图片来源:常州图书馆)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