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记者从扬州市水利局获悉,全省首批水利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市刘堡减水闸、大运河明清故道(高邮段、邵伯段)等20处水利工程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为何将水利工程列入遗产名录?
“水利工程遗产是治水文化重要载体,开展水利工程遗产保护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务实举措,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水文化的重要抓手。”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季署月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扬州上榜20处,涵盖了闸站工程、河道堤防、水文观测、灌溉工程、水库大坝等水工遗产全部类型。
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扬州自古襟江枕淮,是一座缘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得运河之便利,在汉、隋唐、明清时期三度以繁华闻名于世。随着历史的变迁,长江依旧,扬州由枕淮变成淮水穿腹而过,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密布,全市水面积占总面积四分之一多,在历代治理水、改造水、利用水的过程中建成了大量水利工程,形成了丰富的水工智慧、水工文化和水工精神。
扬州有多少个水利工程遗产?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都水利枢纽视察时强调,要依托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和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积极开展国情和水情教育。扬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嘱托、奋楫笃行,在水情教育事业上当表率、做示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水工遗产,积极开展国情和水情教育,扬州的探索实践卓有成效。近年来我市以申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全面修缮、恢复了大运河明清故道(高邮段、邵伯段)若干个重要遗产点,形成了一批水情教育和文化旅游示范地。我市遵循“全面摸清水文化遗产现状、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原则,在全省率先启动水文化遗产调查,结果显示,水工遗产共计465个。
如何让水工遗产“活”起来?
“每一处水工遗产都是江河湖水文化的重要展现,也是先人治水兴水留给子孙后代最珍贵的礼物,将散落在各地的水工遗产串点成线,打造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国情、水情的教育基地,是对水工遗产文化最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季署月说,目前我市已在完成水文化遗产调查基础上,组织各地全面摸查水利工程遗产,掌握遗产本体保存现状,推动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提高遗产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下一步,我市将推动水利工程遗产资源融入水情教育基地体系建设,优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利遗产,打造水情教育基地,介绍古代水工智慧,展现节水护水、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及成效,充分展示水利科技创新在改变人类生活、创造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树立扬州水文化品牌,立足水利遗产,发掘凝练水利文史,深度还原扬州治水史,让丰富的水利遗产为扬州治水史“代言”。
- 即时新闻
- 2021-12-29 16:11:09
- 即时新闻
- 2021-12-29 16:03:42
- 即时新闻
- 2021-12-29 15:51:38
- 即时新闻
- 2021-12-28 16: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