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扬州 > 教育 > 正文
“青果思享会”走进高晓声家乡,这位农民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

4月19日,2024年常州市全民阅读主题宣传暨“书香天宁”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正式启动。多年来,常州持续打响全民阅读品牌,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作为此次活动的特别策划单元,当天下午,2024年第2期“青果思享会”公益文化讲座在天宁区郑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高晓声研究学者谢燕红教授从“万金油干家”高晓声、懂农民写农民的小说家、难忘家乡鱼水的散文家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述了高晓声及其笔下的故乡。

分享活动现场

不仅手艺活做得好,还时常搞点小发明

高晓声是郑陆后董墅村人,生于1928年,1999年去世。在他七十多年的生命旅程中,有四十多年是在家乡生活的,因此对家乡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高晓声手艺活做得非常好。“他心灵手巧,学什么活都快。”谢燕红说,1970年春天高晓声回到原先任教的三河口中学,他把学校的木工瓦工一类的活都包了,而且毫不费力。

对于农业劳动,高晓声从小就做习惯了,熟门熟路,除了种田,孵鸡、放鸭、养鱼、培养农用微生物、做小篮子……这些农活他都会。

高晓声非常聪明,他喜欢琢磨,会时常搞点小发明,这也为他赢得了声名。谢燕红给大家举了两个例子,当时农村燃料十分紧张,为了让炉子能省煤,高晓声砌了一个经济煤灶,可以让煤球充分完全燃烧,因为此事,高晓声名声大震,家家户户找他砌经济煤灶,大伙高兴,还请高晓声吃酒。

1972年,高晓声被借调到菌肥厂,他的聪明才智在厂里又一次得到尽情发挥。其散文《吹菌记》就是专门叙说办菌肥厂的经历。

当时高晓声通过反复试验,测定每一百斤松散的干土,如果要提高一个pH值,只需要加入二两石灰粉拌和就可以了,省去了许多时间和人力。此外高晓声还改变了培养基的配方,培养出来的菌种,单位含菌量成百上千倍地提高。

“工厂在半年之内芝麻开花节节高,产品和质量在全县夺魁,工厂和敝人同时当当地响起来。”高晓声在《吹菌记》里这样写道。

关心农民的吃和住,难忘家乡的鱼水情

说起高晓声的小说创作,谢燕红介绍高晓声被称为“当代小说家中写中国农民最好的作家”,这与他曾以农民的方式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有关,也与他对农民心理、精神状态的持续研究和独特审视密不可分。

1979年开始,高晓声接连发表了《“漏斗户”主》《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其中《李顺大造屋》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高晓声曾说:“我不了解大人物,也不爱写大人物,人物大小仅是一个标签。”他的作品多描写农民,《“漏斗户”主》主要写农民的吃,《李顺大造屋》则写农民的住。

在文学史上,一般提到高晓声,都以他的小说作品为主。谢燕红表示,实际上,高晓声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出版过散文自选集《寻觅清白》。

高晓声写鱼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鱼的“群像”,还有一类为鱼立传。家乡的鱼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有滋有味。

比如高晓声这样写鲫鱼“鲫鱼樱桃小口,胸背肥硕,鳞甲清秀,线条大方;一派大家闺秀风度。鲤鱼同它一比,就显得老气横秋,而且像个老烟鬼,烟熏得通身泛黄。鲫鱼是青春常驻的少妇,餐鲦只是永远长不大的穿开裆裤的小头鬼也。”

高晓声懂鱼,也会写鱼,水系发达、生态优美,这是他对家乡特点的概括,也是高晓声的文学地理与生态系统。

“读他的小说和散文,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就是每当写到家乡的水和鱼,感情就分外充沛,表达就特别有神采。”谢燕红表示,高晓声的作品中,有对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成年的思考,也有对故乡的怀念。

△分享活动现场

做大做强名人文化,打造郑陆亮丽名片

“青果思享会”是常州市委宣传部重点书香阅读品牌活动和天宁区“青果书香”阅读品牌系列活动之一,是“中吴风雅颂”城市文化IP矩阵中的公益阅读品牌。自2020年举办以来,以“尤思琅嬛·且享青果”为理念,围绕“遇见大师”“品读名士”和“慢享书香”三大主题系列,定期邀请国内文化艺术和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登上讲台,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一杯“常州文化下午茶”。

此次活动由晋陵文旅、天宁区委宣传部主办,天宁区全民阅读促进会、现代快报承办,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协办。

秉承“文化惠民、传递书香”的初心,此次“青果思享会”走进基层,走进高晓声的家乡,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和文化爱好者参与。

常州市焦溪小学副校长金建瑛听完讲座后十分感慨:“作为家乡人我们很自豪,之前也读过他(高晓声)的小说,今天才知道原来他的散文也写得这么好,特别是描写各种鱼,文字非常唯美、贴切。我想我们学校的教育也可以和当地的文化进行充分融入,比如在我们的语文学科上渗透一些高晓声的写作内容,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郑陆镇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徐佳俊表示,听完此次讲座后,他对家乡名人高晓声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高晓声的作品,对我们年轻人而言,一方面可以去了解当时家乡的风貌和生活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他还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将高晓声这个文学品牌持续打造成为郑陆一张亮丽的文学名片,此外可以策划一些针对青少年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名人文化,并传承弘扬下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敏 文/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