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51岁的著名演员朱媛媛因癌症去世,不少网友在讨论,50岁以后到底要重视哪些防癌体检。南京市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王军表示,50岁以上人群要格外重视呼吸系统肺癌筛查和消化系统肿瘤筛查。“所有癌症早发现、早治疗都能显著提高生存率。”王军特别强调,建议40岁以后都要重点关注防癌体检,熬夜、吃外卖、久坐、不注意自我管理等,都容易诱发癌症,一定要注意早筛早诊早治。
40岁以后就要关注防癌体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便隐血检测常被忽视,但这一项目对发现消化道肿瘤意义重大,每年都有因大便隐血异常而查出肿瘤的案例,但却是现在很多人常忽视的检查。”王军指出,如果按照性别来分类,50岁以上的女性还需重点关注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宫颈癌可通过HPV检测和TCT液基细胞检测早期发现,尤其是HPV16、18型阳性者需高度警惕;乳腺癌筛查则包括外科触摸、超声、钼靶等,若出现泌乳、乳房外观改变或结节等情况,需及时检查。男性则应重视前列腺癌筛查,PSA指标检测是关键,若结果阳性,可进一步做磁共振或B超检查。
“建议40岁以后都要重点关注防癌体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熬夜、吃外卖、久坐、不注意自我管理等,这些都容易诱发癌症,导致肿瘤呈年轻化趋势,所以一定要注意早筛早诊早治。”
平时体检很好,为何突然就“中晚期”
不少网友表示,有些人平时体检时好好的,怎么几个月后突然就成了“中晚期”?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清波表示,健康体检≠防癌体检。人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意义,甚至几个月就可能改变,特别是肿瘤发展速度快且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生活中如何科学预防癌症?王清波认为要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做起。在饮食方面,他强调,食品一定要平衡、多样化,在每天的饮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应占2/3以上。多增加淀粉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可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多食菌菇类食品,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癌。戒烟限酒,少吃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低脂肪饮食可以减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的危险性。选择恰当的植物油并节制用量。少吃盐,少吃腌制食物。盐的每日消耗量应少于5克(约一茶匙)。不要食用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受污染或霉变的食物。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烤的鱼和肉或腌肉,熏肉也只能偶尔食用。
专家建议适度运动,过度肥胖增加患癌概率
在运动方面,王清波强调,要适度地运动。研究表明,过度肥胖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强消化吸收,有利于体能增强。他建议大家,如果工作时很少活动或仅有轻度活动,每天应有约1小时的快走或类似的运动量。每星期至少还要进行1小时出汗的剧烈活动,当然,具体的运动类型和时间也要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择,量力而行。
“一些长期的慢性炎症,在机体内外的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会出现癌前病变,久之则会发生癌症。如肝硬化、慢性乙肝、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疾病,所以大家要积极治疗慢性病。”王清波提醒,平常还要懂得平衡心态,在工作中找乐趣,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提倡及时进行相关疫苗接种,如接种HBV、HPV疫苗等,可以有效减少肝癌和宫颈癌的发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