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天正小学教育集团首次组织集团内三所学校——南京市天正小学、南京市南昌路小学、南京市紫竹苑小学的四年级师生共赴一场以“穿线制古籍,对话一代文豪”为主题的秋季研学之旅。本次活动是集团践行“向一而聚,向远而行”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悟科技与文化、学习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研学活动中,在现代化智能车间,学生们见证了一场“机器人总动员”,从智能印刷设备的高速运转,到AGV小车的精准穿梭,孩子们目睹了一本书籍的诞生,惊叹于科技为传统印刷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切身感受到“中国智造”的魅力。在沉浸式汉字体验空间,学生们通过VR技术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对话,在壮丽山河的虚拟现实中感悟汉字与诗词的永恒力量,进行了一次对中华文明根脉的探寻。
南京市天正小学:
当高科技遇上传统文化,解锁千年印刷智慧



来到VR沉浸式体验馆,同学们戴上VR眼镜,在虚拟世界中,化身“小探险家”与古代文豪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好玩、刺激、惊奇!”体验后,四(2)班胡绪睿、张祎涵、陈俊霖同学忙不迭地和现代快报记者分享,“我知道,这是用VR技术做出来的;我以后也想学习这样的技术,制作这样的大片!”



“AI数字人毕昇给我们讲解活字印刷的流程,我还记得古人的造纸流程有好多步骤”“我玩了好多好玩的游戏,有‘饾版游戏’,还有色彩游戏……”参观完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四(3)班齐宇恬、陈昱含、孟夕越同学特别佩服古人的智慧,感觉很有收获,大家在快乐的游戏中解锁了新知识。



巨大的轮转胶印机、折页机、AGV智能小车、机械臂码垛系统……智能车间仿佛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同学们还看到日常使用的课本、杂志,都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更觉得无比神奇。四(4)班李璟妍、郭景译同学看到了书本打印出来的全过程,印象非常深刻,“很壮观,这些大机器工作的速度也很快,运输的机器人尤其厉害!”



在“古法制书”环节,同学们每人都领到了一套DIY材料。四(5)班沈弘昕同学跟着老师指导的步骤,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古籍本”。被同学们称为“科学小达人”的他,一直对各类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他告诉记者,“我今天看到了古代和现代的印刷术,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现代科技很厉害,我将来想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要制造这样厉害的机器。”
南京市天正小学教导处主任张佩贤表示,这是一次体验感非常好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进入研学基地,孩子们就通过VR这一高科技的形式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进入印刷车间,正好遇上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教材的印刷过程,孩子们都学过第三册,感觉尤为亲切。胶装、用骑马钉装订……见证一本书的“诞生”,和孩子们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孩子们收获满满。
南京市南昌路小学:
触摸印刷文明,感悟“工匠精神”



来到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南京市南昌路小学四(3)班孩子们准备充分,他们带着研学手册和笔,边听讲解边记录。郝怡朵、周宣妤、郭梓涵几位同学告诉记者,“这是古代造纸术的步骤”“这是AI数字人毕昇展示的活字印刷术的流程”“我还看到了刻在龟壳上的字,古人好聪明啊……”穿线制古籍时,同学们跟着老师穿针、引线、包边、打结……10多分钟,大家都完成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古籍本”。四(2)班高浚源同学给这本“古籍本”命名为《古代名言与古文》,并在第一页认认真真地默写了第一篇古诗。



来到智能车间,这里智能印刷设备飞速运转,高速胶订机和精装联动线高效协作……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大机器,四(2)班王多萱同学非常惊讶,尤其是看到机器快速“吐”出来的课本、杂志,让她感觉很有意思。一旁的王铭泽同学也惊叹地说:“这些机器太高效了!现代印刷术更科技、也更智能。我长大以后要做一名程序师,设计高效的程序,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来到VR沉浸式体验馆,同学们再一次被科技的力量折服。“我觉得很惊奇,太有趣了!”四(4)班彭龙玥同学之前在学校的信息课上,听老师讲过VR的相关知识,但今天她是第一次戴上VR眼镜,亲眼感受VR作品的魅力,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让她印象深刻。

“闻到了书香、油墨香,感觉特别安心。”南京市南昌路小学副校长张林林说,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学习特别贴近,孩子们都很激动。他们在印刷车间看到自己每天翻的教科书、补充习题是怎么经过排版、印刷、装订,一步步变成手里书,非常震撼,这是一种沉浸式的参观学习。博物馆里的设计,仿佛是带大家与历史的对话,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和坚持民乐特色的南昌路小学非常契合。此外,让师生们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工匠精神”。在节奏非常快的现代社会,车间里的工人师傅对于质量的严标准、高要求,也让师生们非常震撼。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
走进真实的生产场景,体验真正的社会实践



“我看到了《清明上河图》”“我看到了瓦当、陶瓷”“我看到了我们上课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还有补充习题……”参观完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后,南京市紫竹苑小学四(2)班沈欣宇、苏伊一、陈银轩、黄诗轩几位同学争先恐后地和记者分享起来。博物馆里陈列的珍贵展品让他们大开眼界,各类有趣的游戏更是让他们流连忘返,他们第一次认识到了“饾版游戏”,自己动手印刷了一朵美丽的花;在“姓氏寻踪”里找到了自己的姓;在色彩实验室直观感受到设计的乐趣,更重要的,“我们学到了古代的造纸流程,特别神奇!古人很厉害,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没听过的知识。”



来到智能车间,轰鸣的机器把同学们一下子拉回到现代,各种各样的机器让大家眼花缭乱。四(1)班李俊睿、田嘉乐、杨瑞辰等同学连连惊呼:“特别壮观!这些大机器看上去都很厉害,同时又很安全。”练泽同学向记者描述了机械臂工作的场景,佩服地说:“现代的科学技术很发达!”
让同学们惊奇的还有VR沉浸式体验馆,大家戴上VR眼镜,再次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我们体验了一回三幕剧。”四(3)班的钟梓宁、步梓秋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一趟VR奇旅,“第一幕我们站在一片竹筏上,岸边看到了孔子、孟子、苏轼等古代名人;第二幕我们突然站在了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看到了古城、宝塔;第三幕突然又坐上了热气球,像坐过山车一样,太刺激了!我们看的时候都激动地抱在了一起,巨好玩!”
“老师,我这第一步对吗?”在“古法制书”环节,四(1)班郑普元、顾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古籍”,他们骄傲地告诉记者:“虽然我们以前没有用过针线,但是我觉得不难,我还帮老师做了一本呢!”


“和传统的秋游不一样,这是一次真正的社会实践。”南京市紫竹苑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徐扬说,区别于传统的游山玩水形式,孩子们在印刷车间看到了真实的生产场景。徐扬说,孩子们在车间参观时非常认真,看到了教材的印刷过程,看到了工人师傅们用辛勤的工作保障了大家的教材及时到位。在此之前,孩子们每天用自己的课本或是看课外书,并不了解背后有这么多的付出。这样的体验,更有学习的意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黄艳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