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正在做“加减法”,加的是百姓幸福感,减的是民生短板。
一加一减,算出的是满满的民生利好,突出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宿迁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福祉,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为百姓幸福感做“加法”
翻看宿迁过往的民生答卷,沉甸甸暖融融。2013年至2020年,宿迁民生支出增长10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保持在75%以上,每年以“1号文件”形式编排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全力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
刚刚过去的2021年,宿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9万元,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并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百姓富的成效不断提升。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日子、更方便的社会救助……以更实举措、用更大力度,宿迁让“生活更加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口袋”越来越鼓
技能培训“富脑子”、就业创业“指路子”……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2021年宿迁持续订单化开展技能培训,开展“送岗上门”“春风行动”,累计培训7.3万人次,实现返乡就业创业6.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群众就业技能和质量不断提高。
“在家门口也能找个稳定、有奔头的工作。”家住宿迁经开区三棵树街道的马江在春节假期期间,通过岗位适配、薪资匹配,进入了心仪企业工作。当前,以“经济发展保就业、就业创业保民生”为主题的2022“新春送岗·乐业宿迁”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仍在进行,致力组织200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000人,推荐企业用工2万人,吸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2万人。
全力支持创业,宿迁用心用情。“家乡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深深吸引了我,还有政府高效热情的帮办服务,更坚定了我回乡创业的决心!”今年37岁的葛志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两年前,他放弃高薪职位,回家投资1.5亿元创办江苏通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短短三年时间,企业已发展到年销售额2亿元,用工180余人。葛志伟的返乡创业,是宿迁持续优化创业环境的生动例证。
全面推动就业促进、创业引领、服务平台等工作,宿迁用温润的政策土壤和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让一个又一个的就业创业者在宿迁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
日子越过越好
2018年以来,宿迁把农房改善作为推动“四化”同步、统揽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乡村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与此同时,农房改善工作实施过程中也带动了部分农户进城入镇。为切实加快这一群体的市民化进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宿迁制定出台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待遇的政策意见“宿十条”,确保进城农民“进得来”,更能“留得住、融得进”,既要“住上好房子”,也要“过上好日子”。
保护既有合法权益,提高购房补贴力度,探索纳入公积金保障,完善社会保险保障,子女教育同等权利……一条条具体而又实在的利好举措,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
宿豫区来龙镇王振明家曾是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一家五口多年“蜗居”旧屋,2019年脱贫的他如今在宿迁市区买了120平方米的新房,领到了10万元购房补贴和3万元搬迁奖励,儿子自己创业申请到50万元贴息贷款。“老话说‘搬家三年穷’,而我赶上了新时代、好政策,感到只要奋斗幸福就在眼前,现在全家其乐融融,生活充满希望!”王振明高兴地说。
社会救助越来越方便
“我就跑了一趟,不用开证明,填写了授权委托书和申请表,事情就办好了,很感谢。”提及申请救助,家住宿迁市洋河新区仓集片区的成某娟说,现在不用来回跑,低保20多天就能办下来,加上小孩的助学金,每年总共能拿到两万多块钱,对孤身抚养孩子的她,帮助特别大。
破解困难群众多头办理、跑腿负担重等难题,2020年,宿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工作任务,对困难群众综合帮扶救助机制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实践,启动困难群众综合帮扶救助改革,率先在全省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经办网络。四级均设立帮扶救助服务窗口,打破地域和户籍限制,困难群众可就近、就地申请救助。
把救助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困难家庭,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宿迁提供线上申请救助服务,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推动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不断提升救助的效能和温度。如今,宿迁困难群众登录江苏政务服务网、“宿迁民政”微信公众号等,就能随时随地进行自主申报。同时,可以实时查询帮扶救助进展情况、各类帮扶救助政策要求,进行在线互动咨询,也可一键查询正在享受的政策保障类型。
为民生短板做“减法”
补齐民生短板,破除影响民生发展的难题,宿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积极扩大公共供给,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1年,100项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新建成学校8所,新增学位1.6万个,2个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通过省级验收,新改造老旧小区21个、棚户区217.9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0.1万人,新改善5万户群众饮水条件,墓葬费用大幅下降,宿迁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意度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宿迁街头巷尾正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新变化。
城市闪耀着智慧之美
“办事不便”一减再减,“繁琐的办事程序”一减再减。紧盯民生幸福目标,宿迁围绕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材料多、环节繁、跑的次数多、时限长等痛点,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用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的向心力。
“真是太快了!”在沭阳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妻子办理住院费用报销手续后,市民严志强这样称赞道。严志强在“一件事”综合自主一体机上,通过医疗报销“一件事”模块,仅用5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材料提交,医疗报销费用当天就能到账。
全力推动改革落地落实,宿迁在法人全生命周期按照企业开办、工程建设、获得信贷、招聘社保、生产经营(缴纳税费)和企业注销六个阶段,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按照出生、入学、就业(社保)、置业、婚育、退休、身故七个阶段,梳理出“一件事”高频事项清单。截至今年1月,“一件事”办理环节平均压缩54.9%,申报材料平均减少53.1%,办理时间平均缩减70%以上,减少跑动次数74.6%,企业群众办理事项的材料、时限、环节、跑动大幅减少。
最期待的“一教一医”
“我两个孩子都在这边上学,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孩子们喜欢,我们接送也方便。”在宿城区八一路小学门口,家住凤凰美地小区的谢泽飞夸赞着说。
放学时刻,在暖阳的沐浴下,校园里欢声笑语。作为着力打造的民生实事项目,宿城区八一路小学占地面积约58亩,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2021年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有效化解了周边学校学位紧张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宿迁全力答好“教育民生卷”。今年,着眼教育提优,宿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占比要求,接续推进普通高中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不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确保秋季学期前市第一高级中学等5所学校建成投用。
实施好“一教一医”群众最期待的工程,宿迁还将持续推动卫生健康补缺提档,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能力高质量发展行动,不断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宿迁市中医院改建、宿迁市三级妇幼保健院建设,完成市传染病医院改造,建成达到省定基本标准村卫生室300个。
最牵挂的”一老一小”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如何托稳“一老一小”的幸福?宿迁把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同步建设,扩大供给和促进资源均衡布局同步推进。
“在这里不仅能做简单的健康体检、关节理疗,还能一起跳跳舞,练练书法,高兴。”在宿城区怡景名苑九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赵艾青笑着说。让老有所养所依,更让老有所乐所安,宿迁出台《宿迁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中心城区示范性康养中心建设,年内新改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家以上。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让孩子在温馨优越的环境下学习成长,是家长牵挂的一件大事。“按照省优质幼儿园的标准,我们配足配齐了图书馆、生活馆、美术室、科学发现室等配套功能和各类设施设备,力求打造一所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优质幼儿园。”在去年9月投入使用的宿城区乐府兰亭幼儿园,该园园长李楠介绍,目前已开设大、中、小班共计10个班,326名孩子在这里快乐成长。
托育服务,“好”无止境。接下来,宿迁将完善主体多元、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服务型、托幼一体型等托育服务模式,不断增强托育服务供给能力。
- 热点
- 2022-02-21 17:59:59
- 热点
- 2022-02-21 17:59:27
- 热点
- 2022-02-21 17:55:08
- 热点
- 2022-02-21 17: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