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4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胡洁菲
大多数生活在上海的居民,恐怕从未如此刻般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正与时代“同床共寝、相拥而眠”。
不用亲自走出家门,各类航拍视频和新闻报道里也能看到,昔日车水马龙的外滩、人民广场等在白日里也披上了静默的外衣;想象中光鲜亮丽的金融人士们在办公室打起了“地铺”,外卖小哥成为联通城市血脉的重要动能;大多数人则闷在家中,一边为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数而焦虑,一边发现小时候热衷的“抢菜”游戏变成了现实……在这样的“春天”里,沮丧、焦躁、不满甚至是愤怒都不鲜见。
4月9日,在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和第一批完成出院手续的四名康复者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情绪有波动当然可以理解。毕竟,就连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豪也不能免俗。他在1858年9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很愉快。决定了,应当爱、应当劳动!就这样。然而,紧接着的第二天却又写:很累。不想爱了,也不想劳动了。
可是,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有磨砺,始得玉成。当前,上海疫情仍处高位运行状态,疫情防控也进入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越是在这样矛盾交织的时候,越需保持理性、摒弃成见,形成更多的新共识,凝聚更大的力量,携手抗击凶悍的疫魔以及带来的种种管理、治理、服务难题。
4月9日,在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第一批完成出院手续的四名康复者走出医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必须摈弃“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的模糊看法,结合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巨大、基础病患者绝对数量巨大、医疗资源还不充裕且不平衡等国情社情实际,全面正确认识到奥密克戎蔓延开来的巨大危害性,坚决拒绝“躺平”思想。
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如今,我们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将这一目标变成现实”的勇气。
动态清零,需要破釜沉舟的气魄。奥密克戎的“难缠”程度超乎想象,既是对全体社会成员体力的消耗,也是对意志力的挑战,因此需要每一个人戒急戒躁、保持战略定力。尤其是对于广大居民来说,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居家封控,都应不折不扣地遵守相关要求,不让每一次的努力白费。
4月7日,工人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作业。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动态清零,还需要统揽全局的智慧。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封控期间,居民物资保障、特殊人群就医等问题层出不穷,不同需求之间相互“打架”让人头疼。这些问题的处理,既事关居民最切身的权益,也关乎政府公信力的塑造,有关人员不仅要直面矛盾、勇于担当,还要增强处理问题的智慧,与群众保持应有的沟通和交流,扫除误会、弥合矛盾。
必须有战胜疫情的自信和决心。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但拉长周期看,一个人、一座城,谁不曾面临高峰和低谷?两年多来,全国应对疫情的经验和成果给了我们信心和底气,只要积极面对、科学应对、坚持下去,胜利一定会到来。对于2500万上海居民来说,我们不仅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我们还要打造一个浴火淬炼后全新的上海!
4月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号馆方舱医院,工作人员在调试服务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师克在和。疫情防控是个系统工程,缺了哪一环都可能前功尽弃,唯有我们上下一心,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防控多一份理解、对政策多一丝耐心、对周遭多一点儿爱心,才能早日走出阴霾,收获窗外的蓝天白云、微风灿阳。
最后,愿借诗人里尔克《给青年人的信》来鼓舞自己、也鼓舞你: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到来。夏天终归是会来的,但它只向着忍耐的人们走来。
加油!
- 热点
- 2022-04-10 17:27:02
- 热点
- 2022-04-10 17:26:31
- 热点
- 2022-04-10 17:25:51
- 热点
- 2022-04-10 17: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