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南京市第一中学:不断升级,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一种深厚的科学素养

一份优异的高考成绩

一条竞赛保送的通道

一场 C9 名校青睐的强基综评

一次努力走向顶尖名校的机会



2022 年,南京市第一中学重磅推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改实验—— " 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 "。作为百年名校,南京一中始终坚守教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科学素养 " 和 " 科学家精神 " 已成为南京一中鲜明的育人坐标。

南京一中一直在为学生提供更高的成长平台:从 " 崇文班 " 到 " 少年班 ",从 " 院士 1 课堂 " 到 " 江苏少年工程院 ",再到 " 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 ",南京一中一直在构建并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探索中不断升级。

实践 12 年 专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 1907 年创设的崇文学堂,上一个百年,南京一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 31 位院士以及大批杰出人才。2010 年 9 月,南京一中结合学校实际并整合高校资源创设的 " 祟文项目 " 正式试点,其宗旨是通过中学与大学在教学、科研、实践的紧密联系和有机衔接,探索与高校合作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模式。" 祟文项目 " 是南京市首个参与 " 创新人才培养 " 育人模式改变的试点项目。 " 崇文班 ",是 " 崇文项目 " 的践行者。学校邀请南京一中校友、中科院院士饶子和担任 " 崇文班 " 名誉班主任,并聘请北大、清华、南大等一批名校的教授、专家给 " 崇文班 " 学生担任 " 成长导师 ",帮助学生设计三年的成长规划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 C9 名校,都有 " 崇文班 " 的优秀毕业生。

而说到一中的 " 少年班 ",可以说是少年英才们的摇篮,优秀的科技特长生们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展。毕业于南京一中实验学校的袁浩伦是 " 少年班 " 的一员。进入一中后,他入选江苏少年工程院第一期冬令营。在感受科技文化,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来自无锡、常州、徐州等名校的学霸们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在一中,他的数学特长得到了充分培养。学校特地开办了数学竞赛班,几十节课下来极大地提升了能力和素养。袁浩伦正在备战今年的数学竞赛,数学竞赛班给了他底气和极大信心。

不断升级 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2021 年 5 月 10 日,南京一中迎来饶子和、武向平、祝世宁等 16 位院士,正式开启 " 院士 1 课堂 "。

2021 年 5 月底,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一中校长参会,向院士们毛遂自荐南京一中 " 院士 1 课堂 ",邀请院士们加入成为崇文导师。未来三年,一中计划邀请全国 100 位院士导师,平均每周开设一节科学类校本课程,让更多的中学生可以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2021 年 6 月,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和南京一中联合打造的、面向江苏青少年的高端科技创新教育平台 " 江苏少年工程院 " 成立,整合科学、科技、工程教育等资源打造 " 未来科学家 "" 小院士 " 的成长平台,成为省市共建、校地融合的新桥梁。江苏少年工程院首届 " 冬令营 " 开营,41 名来自江苏省内各地通过遴选的 " 小院士 " 在南京一中北校区集结完毕,聆听院士大师讲座,参观体验紫金山实验室、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等。



强强联合 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2022 年,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联合开展 " 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 ",进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改实验,加强数学等基础学科后备人才培养,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机制新方法,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 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 " 的实施过程中,两所名校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实现 " 五联动 ":命题选拔联动、师资力量联动、课程体系联动、教研活动联动、项目平台联动,打造基础教育创新人才新高地。2022 年,40 名优秀的幸运儿将有机会成为南京一中 " 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 " 的首批培养对象。项目以 " 理想和精神双重引领 "" 科学和人文双轮驱动 "" 学术和探究双向共进 "" 理解和合作双翼共振 " 为关键特征,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强健的身体素质、突出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矢志于数理等基础学科研究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大学中学名师合力

成就拔尖创新人才

入选的学生们将接受怎样的优质教育?



师资方面,将由中学名师和大学教授合力。教师团队由南京一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奥赛金牌教练、学科带头人等名师组成,负责国家课程和竞赛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导师团队由著名高校教授组成,3-5 名高校教授将驻点授课,负责校本选修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以及学生发展指导等。

课程体系,将搭建基础课程、学术课程、研究课程的 " 三位一体 " 课程结构。

在基础课程上,合理安排学科课程,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学生每日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 1 小时;在学术课程上,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的基础性知识拓深、前沿性知识拓展为主;在研究课程上,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以项目研究、课题参与、实验室课程、导师制研学、自我研修等形式开展,重在跨学科学习、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在常规教学日的社团和校本课程、学术活动日和假期训练营中开展特色课程。包括:学科竞赛课程、人文和审美素养拓展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实验室项目课程、重大项目实践课程、少年工程院科技课程等。

" 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 " 以 " 立足高考、聚焦竞赛、对接强基综评 " 为课程设计原则。理科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选择 1-2 门理科竞赛,同时,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文科课程(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注重文科各学科间的融合,采取议题式、大单元式、整本书阅读式等方式进行教学。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南京一中响应国家政策,勇担社会责任,通过不断的努力,为学子创造更好的成长平台,不负每一个优秀的你!





(通讯员 郝良群)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