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七日谈 | 莫负韶华勤耕耘

   春末夏初,最是生机勃勃的时节。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万物并秀,满目葱茏的五月,涌动着更加火热的生命力。

  这一周,围绕对外开放、安全生产、弘扬劳模精神等议题,江苏全面部署、稳步落实。

  这一周,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江苏持续采取针对性措施助企纾困,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这一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地各部门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民生保障更有力度、彰显温度。

  凝聚人心 携手共进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于变局中开新局,作为开放大省的江苏,更要充分发挥国际友城众多、外事资源丰富等优势,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扩大利益“交汇点”。 

  在本周召开的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省委书记吴政隆强调,江苏要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要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也要着力提升“软联通”水平,还要聚焦民生领域培育一批“雪中送炭”“吹糠见米”民生项目,促进“心联通”。围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提升通道通达效率、中欧班列运营质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江苏对外贸易量质提升,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到3356.4亿元,增长17.5%,形势持续向好。

  既要扩大国际“朋友圈”,更要练好内功,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本周省委常委会就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内容作出重点部署。当前,江苏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但疫情防控仍处在非常紧要关头,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抓细抓实各项举措,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排查整治各领域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周省委书记吴政隆、省长许昆林还会见了部分劳模先进代表,向为江苏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特别是今年以来,大战大考中,广大劳模先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一曲曲激荡人心的劳动者之歌。

  据评新君了解,今年江苏有309人获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章,他们多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工人。全社会要大力宣传学习劳模先进的生动事迹和优秀品格,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江苏大地蔚然成风。

  精准"滴灌"  助企纾困

  本周,江苏交出一季度“经济答卷”: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7859亿元,同比增长4.6%。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经济增速保持和全国平均增速基本同步,继续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压舱石”。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频发影响,江苏攻坚克难、承压前行,实现了经济开局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

  但目前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此,江苏正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助企纾困,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4月25日零点起,江苏启用全国统一式样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通行证适用于省际间、省内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进一步确保货运物流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本周,省商务厅等七部门还印发《江苏省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若干措施》,保障RCEP成员国货物通关顺畅、快速放行,鼓励企业在RCEP成员国布局公共海外仓,支持各地把握RCEP带来的机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省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方案》,明确江苏全年留抵退税规模预计达1800亿元左右,优先支持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等6个行业;南京对餐饮零售等领域针对性发放最低2000元、最高2万元的复市复业补贴,首批补贴惠及符合条件的1157家经营主体,用政策红利为企业增添发展信心,让餐饮零售业及早重现"烟火气"。

  助企纾困政策的“及时雨”,也已经在市场主体端取得取得一定实效,从本周江苏各地各部门涌现的数据中就可见一斑。市场监管部门出台12条举措,更大力度减免市场监管领域涉企收费,并对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一季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对市场主体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案件超4400件,减免罚款金额4.38亿元,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江苏发布公铁水空物流主要通道清单,引导供需对接,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水路、铁路、航空等通道资源,以省港口集团为例,发挥水路运输点对点、闭环管理的优势,全力打通堵点,十天之内就完成“陆改水”9271标箱,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用心用情 保障民生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就业形势面临严峻考验,为此江苏各地各部门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2022年就业富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通知》,将扶持农民自主创业6.5万人、新开发不少于5000个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培训新生代农民工9万人次、定向培养2800名乡村师范生和1500名农村订单医学生。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灵活调整相关教学安排,优化论文送审、查重、答辩等节点要求,为毕业生论文研究和撰写争取时间。全省高校扎实推进"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精心遴选和推送岗位信息,积极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校园招聘的影响;积极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就业协议网上签约。

  受疫情影响,企业用工面临较大压力,对此江苏各地用好援企稳岗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南京市人社部门灵活开展各类网络招聘活动和就业服务,搭建24小时供需平台,为100多所高校、数万家企业提供实时对接服务;苏州扩大地区间劳务协作范围,"点对点"引进外来劳动力;常州积极利用新媒体阵地,畅通招引人才快车道;宿迁通过订单式培训,帮助劳动者加快适应岗位……今年一季度,江苏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3790万元、企业技能提升补贴1.29亿元,减收企业失业和工伤保险费38.14亿元,最大限度援企稳岗保用工。

  疫情面前,一些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可能会面临一些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生活困难。江苏各级民政部门灵活运用各项救助政策,扎实开展因疫遇困群众救助。截至4月25日,江苏因疫开展临时救助6.57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707.65万元,发放救助物资折款1098.63万元,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部分县(市、区)紧急下达临时救助省级补助资金391万元。民政部门提供“现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方式,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粮米油蔬基本生活物资、防疫防护用品“爱心包”,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落实委托照料服务制度和定期探访制度,确保“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当前,内外部环境仍在发展变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江苏各级各部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书写华章。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劳动的荣光分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激荡人心。从紧张忙碌的医疗一线到有序运转的生产车间,从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到繁忙的物流场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坚守在岗位,用奉献和担当绘就节日里一道道动人风景。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离不开无数劳动者的奋力拼搏、努力坚守。四月芳菲已褪尽,五月的灿烂踏歌而来。让我们致敬热爱,不负耕耘!

  (来源: 评新而论)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