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江苏在防灾减灾上有什么好做法?怎样进一步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能力,让城市更有“韧性”?记者进行了采访。
应急避难场所覆盖所有县
江苏地处郯庐断裂带和长江中下游至南黄海断裂带,7度及以上设防地区占全省面积的74%,是我国东部地震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长期以来,江苏高度重视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为促进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提升,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省住建厅早从2006年起就推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抗震防灾专业规划编制要点》,要求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17年实现了全省13个设区市、41个县(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全覆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省住建厅正积极指导各地开展新一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工作,苏州、南通、宜兴、仪征、泗洪等地已完成规划修编成果专家论证。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开展救灾指挥、综合应急医疗救护、专业救灾队伍驻扎、市民避难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2008年,江苏在对口支援四川绵竹震后重建的同时,充分汲取当地抗震防灾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应急避难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等现有场地设施,合理布局。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761处(中心应急避难场所105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656处),基本实现了所有县(市)应急避难场所全覆盖,有效应急避难面积达5011万平方米,城区人均避难面积约1.64平方米。
加强抗震体系建设的同时,江苏还着力提升老百姓的防灾意识。南京、徐州、泰州、宿迁等4市建成了抗震防灾科普教育基地,围绕抗震防灾科普知识宣传、抗震模拟体验、地震避险训练、逃生演练等内容,进行身临其境、寓教于乐的防灾科普。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建设,眼下,江苏正积极推进《江苏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办法》立法和《江苏省中心避难场所建设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为战疫做好应急医疗场所储备
除地震之外,面对其他各类灾害,江苏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尤其是针对近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救治需要,江苏根据“平灾结合、平急转换”的理念,积极做好应急避难场所转换为方舱医院储备的设计技术指导。
今年4月,落实国家、省疫情防控总体部署要求,南京市启动了4家方舱医院建设,作为急需时的应急储备。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青奥体育馆,仅用一周时间便改造为方舱医院,具备使用条件。整个场馆内设有卫浴区、活动区、PCR实验室、污物通道、移动CT、阅览区等,可为抗疫应急储备提供700张床位。南京市建委设计处相关人士说,青奥体育馆原本已具备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建设方舱医院有一定基础。
放眼全省,南京、苏州等地的一些体育场馆类应急避难场所都已成功改造为方舱医院。实际上,有效支撑此次全省方舱医院改造工作的设计技术,江苏在2020年便已展开可行方案研究。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说,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省住建厅第一时间组织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3家单位,迅速完成“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的可行性研究,编制印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为各地应急医疗场所储备提供支撑。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要求,省住建厅又组织省内一批设计单位、研究机构共同编制完成了《疫情应对下的建筑和住区导则》,针对与城市居民直接相关联的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等场所,以及供水、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出针对疫情防控的室内外空间技术引导要求,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质空间的硬件支撑,对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强针对性。日前,该《导则》已在专家论证会上经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论证,近日将印发。
全面排查城乡房屋建筑隐患
房屋建筑是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最为密切的承灾体。防灾减灾,关键需源头预防。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江苏2021年深入展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目前已基本完成本轮排查任务。
排查整治房屋隐患的同时,江苏持续推进抗震示范项目建设。近三年,省财政下达抗震加固专项资金1.85亿元,支持115个既有建筑与设施抗震性能提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农村抗震安居等示范项目建设。比如,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宿迁市钟吾中学体育馆等建筑,积极推广减震隔震技术,提高抗震性能。
南京小西湖片区在更新中实施抗震加固工程。南京市建委设计处相关人士举例说,片区堆草巷8号和10号等安置房,由于建造年代较早,构造柱和圈梁等基本抗震构造措施基本没有,抗震性能较差。改造中,根据建筑实际情况,采用了“保原体系、增强砌体、追加构造、置换破损”的办法进行了加固,对原结构影响小、施工较快、对建筑平面影响小、费用较低、抗震性能提高明显的做法,对现存的老旧小区有很大示范效应。
当下,江苏正有序推动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相关工作。江苏加固工作分两个阶段:2021-2023年为重点推进阶段,集中开展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以上的9个县(市、区)(徐州睢宁、新沂、邳州,连云港赣榆、东海,宿迁宿城、宿豫、沭阳、泗洪)房屋设施排查、鉴定和加固工作;2024-203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
省住建厅设计处处长何伶俊透露,2020年,江苏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全面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目前,全省102个普查区划县(市、区)均已完成调查任务,共采集信息7亿多项。下一步,省住建厅将积极探索调查数据在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韧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 热点
- 2022-05-12 14:35:38
- 热点
- 2022-05-12 14:35:11
- 热点
- 2022-05-12 14:34:41
- 热点
- 2022-05-12 1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