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大势。当前,江苏财政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积极稳住经济大盘;各地方、部门多措并举,既助企业也暖劳动者,服务保障更重细节,稳就业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以来,江苏全力打好“援企稳岗、扩岗增容、重点群体就业”组合拳:截至5月底,全省新增就业55.15万人,占全国1/10以上。各地、各方“稳就业”举措如何从政策层面的“呵护”转化为就业者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记者进行多方了解。
援企稳岗,助市场主体“渡难关”
疫情影响下,院线发行和放映业务停滞,影院受到的冲击和压力不小。“企业需承担员工社保缴存比例的25.7%,眼下资金周转困难,社保支出非常紧张,员工也很忧心。”卢米埃影城南京城市总经理赵丹丹以南京河西店为例表示,最近,该店已经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了缓缴7月至12月社保的申请,“这一政策在短期内减少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也给了员工安全感。”
今年以来,江苏海安受到了疫情侵袭,一些企业位于“封控区”,生产按下“暂停键”,员工社保缴纳成了“心头疾患”。“那几个月,我们堂食都停了,店面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拿不出钱缴纳社保,但对员工来说,社保一个月都不能断啊。”当地餐饮企业曾忧心忡忡。最近,海安瑞龙、慧源、苏果等9家餐饮零售运输企业,顺利提交了特困行业缓缴社会保险申请保,目前,当地已落实社保缓缴44.41万元,阶段性降费率减征1674万元。
“降低社保费率、缓缴社保费政策既是让困难行业、企业缓一口气,也是为广大就业者兜底。”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缓缴期间免收企业滞纳金,不影响职工社会保险权益记录。政策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等22个困难行业,及2022年累计出现1个以上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经营困难中小微企业,允许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截至5月底,全省已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63.5亿元。
保住老百姓饭碗,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政策红利积极向市场主体倾斜。最近,不少企业拿到“稳岗补贴”,为发展注入了信心——
“不到5个工作日,33.4万元的失业保险费就到账了,已经惠及了842名员工。”江苏敏博电子公司负责人感慨说,企业所在的盐城以多部门系统核对、联动核查,通过大数据比对联合会办的方式,让企业“免申即享”、快速收到返还资金。他表示,当前,企业将通过其他开发、效率改进等多种形式积极求变,尽所能地带领所有员工创造更大、更多价值,逐步走出困境。
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当前,江苏对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返还上年度企业及其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从30%提高到50%,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截至5月底,全省发放稳岗返还27.16亿元,惠及企业42.55万户。
增岗扩容,打开就业“新局面”
危机中育新机。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不仅千方百计“稳饭碗”,还在多管齐下“造饭碗”。
保障更多人就业,确保实现就业目标,需要“出新招”。在苏南人力资源市场,一张大屏,清楚地监测、显示各区域就业动态情况,并及时跟进服务,现场可以看到,镇江市就业质量监测云平台,“连接”了全市全口径企业用工实名制信息,与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实时联动,为精细管理、精准调控提供有力支撑。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发现有的企业用工大幅减少,将逐个分析掌握情况,另外,对用工大幅增加的企业将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各个部门积极“出实招”。“今年以来,全省工会已发放创业贷款3.36亿元,帮助994家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渡过难关。”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会创业贷”是江苏工会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专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担保和贴息的一项贷款服务,目前已在南京、徐州、苏州、常州、连云港、盐城、扬州、镇江等8个设区市全面开展。以徐州中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例,其主要业务为市内公交班车语音广告宣传,作为初创企业,今年仍顶住压力吸纳了3名农民工、6名毕业生,但因疫情反复,企业运转一度出现困难,员工工资无法正常发放。“多亏徐州市总工会给予的35万元创业贷款,支持我渡过了难关!”公司负责人孙如虹表示,将积极把“双创梦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企业营收”。
作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器”,省属国有企业是“增岗扩容”的主力。“我们发挥集团优势,从自营海外项目建筑劳务到国际邮轮乘务,从国内钢贸电商产品经理到新加坡医疗设备工厂技术工人,积极开拓岗位促进就业。”中江国际集团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田忠秀介绍,为扩大就业,集团国内、海外同时发力:瞄准建筑行业需求,围绕主营业务拓展,大量招聘实用性人才,同时积极向农村地区、薄弱地区倾斜,今年共引进6000多名一线建筑工人。
扩大就业面,为就业提速,已成为江苏各地各部门的“统一行动”。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共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近20亿元,其中包括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技能提升补贴和就业服务补助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省财政还额外增加多种“新补贴”,比如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一次性扩岗补助、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和女职工产假期间社保补贴等,多渠道、多维度地为扩就业打开“新局面”。
优质就业,精心护航毕业生“求职路”
部门护航,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校企携手,积极挖掘岗位资源……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江苏多措并举为毕业生放心见习、顺利求职创造条件。
扩渠道,促匹配,春季开学以来,南京工业大学联合人社等部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力保毕业生就业——累计开展150多家用人单位的线上宣讲会、两场线上综合性招聘会、十场线上专场招聘会,1500多家用人单位发布就业岗位1.6万余个。“促进毕业生优质就业,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就业辅导。”南工大学生处副处长张翔观察发现,不少高校毕业生求职遇挫,是因为自我认知不清晰、求职技巧不成熟,为此,学校与多部门联动,及时组织开展“春招训练营”,邀请校外5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开展春招形势、简历制作、面试模拟、校招面试冲刺等主题的线上专题辅导,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
不惧烈日高温,最近,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程思涵每天按时前往中铁五局“南京地铁6号线”项目部见习:熟悉业务流程、现场勘探施工进度、研究图纸,推敲设计方案……短短几周内,他掌握了大量课堂之外的实践知识,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确切的“方向感”,“见习期间还可以拿到每月2000多元的补贴,如果签约就业,还有奖励性的补贴,每月工资待遇能达到7000元左右,也比较符合我的预期。”
眼下,深化校企合作,也成为毕业生实现“优质就业”的通道之一,不少毕业生见习、求职“走直路”。位于昆山的,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市级“见习基地”,吸纳了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60多名见习生,双方出台“联合培养计划”,由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学生“校外导师”,除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相关工作外,还要承担“技能育人”的职责,引导学生“应需研发”,推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塑造。企业人力资源总经理张小晖告诉记者,目前,见习生每月补贴在5000~6000元,80%的见习生最终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将就业见习作为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举措,江苏加强部门协同,转换工作思路,财政、人社、工会、国资、妇联、团委、高校、企业等共同担当,协同发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当前,24个省属企业共提供767个岗位,其中就业岗446个,实习岗321个。”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正积极组织省属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一方面组织省国信集团、江苏交控等12家省属企业与南京大学等高校签署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与金陵科技学院等高校共建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将校园招聘前置“一公里”。
青年就业是重点,家庭困难的青年就业更是“重中之重”。目前,省总工会联合省妇联、团省委共同推行实施“关爱·工程”,通过为家庭困难的青年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毕业见习等机会,提升他们就业技能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目前,全省工会已建立“关爱·圆梦”就业实践基地551家,去年,全省为青年学生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联系企业或单位1142家,提供岗位8037个,4870名青年学生参与勤工俭学、见习实习,获劳动报酬969.13万元。
为毕业生“优质就业”提供保障,江苏拿出真金白银,助力大学生见习“扩量提质”。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江苏支持开展“五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积极鼓励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积极申报就业见习基地,按规定及时向企业兑付就业见习补贴资金,对留用率达50%以上的,每留用一人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补助。截至5月底,全省发放就业见习奖补资金0.35亿元,帮助1.92万名青年找到见习岗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王静 李晞
(编辑 张爱红)
- 热点
- 2022-07-03 12:17:10
- 热点
- 2022-07-03 12:13:24
- 热点
- 2022-07-03 12:11:14
- 热点
- 2022-07-03 1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