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①|南京市高淳区蓝溪村:农旅融合,从“1.0”迈向“5.0”


关键词:#产业兴旺#

这段时间,每逢周六,南京西南角的高淳蓝溪村,“乡村房东”杨婷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忙碌。

白墙黛瓦、古树葱茏,耳边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农家小院里盛开的蔷薇、月季也探出身来——置身蓝溪村,一种“世外桃源”既视感扑面而来。紧靠国内首座“国际慢城”,如何才能将“近水楼台先得月”用到极致?重估“慢城”卫星村“慢”的价值,对蓝溪人来说,再也慢不得。

10年来,一场牵动3700多人的乡村改造,在大山脚下悄悄进行着。

“新农人”:从城市打工人到“乡村房东”

2010年,20多岁的杨婷背起行囊、离开家乡。

“留在村里没有发展机会,种地更不行,我们这辈人当时的选择并不多——出去打工是大多数年轻人走的一条路。”在常州打工,杨婷辛苦一个月,到手只有2000元。

在农民工大量进城的年代,背道而驰,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过年,二是生孩子。杨婷夫妻属于后者。

“回来后,正碰上隔壁大山自然村在搞开发,我们想这可能是个机会。”拿出全部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凑够6万元首付,杨婷家购入了一台挖掘机,“刚开始很忐忑,怕挣不到还车贷的钱。”

开发没有中断,一直有活干,杨婷一家很快还清所有欠款,还添了不少积蓄。“从那时候起,觉得回来的决定做对了,但是眼瞅着开发也会有结束的一天,想要完全实现回乡创业梦,还要继续寻找发展门路才行。”杨婷心里盘算着。

“听说我们石墙围自然村也要开发搞农家乐,为了长远考虑,我们想,有了第一次经验,跟着政府的步子走准没错,于是决定换条跑道,做起农家乐生意。”杨婷清楚记得,从农家乐做到民宿,生意火热一直持续到2018年,“基本上周边城市的旅行团都来游玩过。”

“周边旅行团数量有限,村子又没有新的游玩项目更新。”2019年,村里民宿产业遭遇滑铁卢。那段时间,焦虑挂在了村民们脸上。

杨婷不服,国家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倡导大力发展农村,不可能一点机遇都没有吧?必须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传来与市工会谈妥要建职工疗养基地项目的消息。“这一次,生意比之前还要好,客房一到周末就爆满。”

村干部:一定要让“慢村”快跑起来

“从山村农家乐到田园民宿村,从美食一条街到游购娱一体化,从村集体增收到全村共享发展成果……蓝溪村农旅融合发展经历了从‘1.0’到‘2.0’的版本蝶变。”谈及打造“慢村”快跑的十年,村党总支书记张波打开了话匣子。

2011年,他被桠溪街道选派到蓝溪村锻炼,这些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在基层工作,情感维系最重要,用他的话说:“把村民的不理解变成信任感并不容易。”

村庄要发展,第一步就是要查点清楚家账——向内,有多少本土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向外,又有哪些优势资源可以依托?

张波深谙其中的道理,他想,桠溪获授“国际慢城”后,一定会吸引更多人来旅游,而蓝溪作为“卫星村”,有好山好水,开发出来发展农家乐,或许能有一番作为。

张波组织村干部成立招商队,通过乡贤的引荐“招凰引凤”。“前期招商过程并不顺利,而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选择最契合的企业,有企业愿意来就是成功。”

第一家企业是一个想在蓝溪发展总部经济的医疗器械公司,一拍即合,从签合同到落地,招商队全程服务,不敢丝毫懈怠。后来,符合村子开发方向的旅游专业企业、农业休闲观光公司也被吸引来了。

开发村庄,腾出土地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最大难关。

“200多亩地,涉及两个自然村100多户村民。”那段时间,张波奔走于各家之间做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户,两次迁坟腾出关键地段,让他大为感动。

农旅融合、总部经济、土地流转承包、门面出租……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近5年来,蓝溪村的经济曲线连年上扬——截至2021年底,全村共有农家乐81户、民宿60户,带动农民就业530多人,村集体收入达到180万元。

“我们的农旅融合刚刚走过农家乐‘1.0’版本,目前正处于民宿‘2.0’。不可否认,从全国来看,这种模式已经出现同质化问题,并且一般乡村很难真正打造出‘一村一品’,但我们已经享受到了发展红利。”张波说,蓝溪的下一个5—10年目标是达到农旅融合“5.0”——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到打造“世外桃源般星级酒店式”轻奢款乡村农旅,“接下来几年会是‘3.0’‘4.0’版本基础设施优化和发展模式升级的爬坡期,实现‘5.0’版本,我们会找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路径!”

“原住民”:好山水带来好日子

在“老村民”芮照松的记忆中,偏僻曾是村里人很长时间不能抹去的痛——那时候村子往外只有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小道,想去趟高淳城区,起码要走上两三个小时,“晴天人骑车,一到下雨天就成了车骑人”。

干旱,是另一个限制蓝溪发展的主要因素。“周边都是丘陵山区,水稻种不好,种茶叶也卖不出好价钱,守着好山水却只能过着穷日子。”

发展的路子在哪里?很长时间里,蓝溪人都找不到答案。

上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潮兴起,与芮照松同辈的年轻人,一批又一批,离开家乡。当地也曾兴办化工企业,开山采石、采砂,但很快被叫停,村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2010年11月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桠溪“生态之旅”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这是中国首个“国际慢城”。抓住这个机遇,蓝溪快人一步做起了农家乐这个人气火爆、政府扶持的生意。

“新蓝溪,婽(注:方言,好看的意思)——!婽么!好看么!”芮照松感慨,这10年尤其是最近的5年里,蓝溪的村庄面貌真是大变样,“你看那柏油马路,四通八达!”

谈及未来,芮照松心底却还藏有担忧与期待:现在村民年均纯收入2万元,比条件差点的村庄确有富余,但比本村年轻人做民宿人均年收入6万元来说,还很不足。“村里还是得继续发展更多能带动大家致富的产业,这样还在外出打工的大多数村民才有可能愿意回来。”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研究员吕美晔:

在发展过程中,蓝溪村面临过空有生态资源却无发展能力、本地居民大量外流、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丘陵地区村落的共性问题。

但蓝溪人不等不靠,抓住打造“国际慢城”这个机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是坚守生态底线,通过系统谋划农旅融合,实现生态资源向发展资源转变;二是通过向内深挖集体资源,向外“招凰引凤”,以新产业培育新发展动能;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生态美村、产业留人”的方式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编辑 王鹏)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