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坚持高水平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员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强调要支持浦东“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2021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进一步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深刻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确定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生动体现了党中央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坚定信念与坚强信心。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2020年11月,习近平在浦东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而“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关上国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内需潜力,更加畅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2022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向世界宣示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他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有效打通“断头路”,疏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推动深化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水平开放,能够通过引入高端生产要素和短缺资源,弥补国内生产所需,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高水平开放,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就业与收入。据2020年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贸外资企业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超过2亿人,其中8000多万是农民工。坚持高水平开放,有助于促进效率提升,畅通内部循环。现阶段,中国流通业仍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标准不统一等短板弱项,需要进一步在开放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使国内流通企业在国际竞争大潮中不断提升效率、发展壮大。坚持高水平开放,是提高消费质量、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国货创新能力增强、进口贸易便利化和进口商品税率优化举措效应逐步显现,境外消费回流持续呈现增长态势。假如没有开放的促进带动作用,国内大循环只能是“独行侠”“独轮车”。推动高水平开放,就是要以国际大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持续保持中国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核心意涵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更好发挥开放的作用,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从而提升国际大循环,形成二者在高水平开放基础上的良性循环。坚持高水平开放,一方面通过扩大出口,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带动贸易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扩大进口,释放与挖掘内需潜力,以强大的国内市场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加速器。以2022年第四届进博会为例,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回头率超过80%,有42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行展示,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07.2亿美元。2022年6月17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与中国银行共同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亚太地区线上推介会。可以说,作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标志,进博会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示范窗口”。 

  坚持高水平开放,要在产业相融上下功夫。我们既要通过不断扩大市场准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高质量“引进来”外商,又要推动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更加开放、更具韧性、更有活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加高水平地“走出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与飞速进步,与我们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立自强能力是分不开的。坚持高水平开放,不仅能更加畅通衔接国内国际规则,并且能够推动中国开放从商品要素流动型转变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话语权。 

  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习近平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有很多目标,共同富裕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决定着中国必须将对外开放模式转变为高水平开放。 

  高水平开放要求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大范围,主要是指在继续坚持对发达国家开放、巩固和提升东南沿海开放优势的同时,拓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提升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水平。更宽领域,主要是指在继续坚持扩大制造业开放的同时,要拓展深化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更深层次,主要是指在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概括来说,高水平开放要实现纵向和横向维度上的充分拓展,以更好地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通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使后开放地区也能充分发挥优势,通过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发展的机遇,尽快增进社会财富,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坚持高水平开放,通过促进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在发展中走向共同富裕。 

  坚持高水平开放,要补齐地区非均衡开放发展模式的短板,从外部市场空间和内部区域布局上扩大开放范围,更加深度融合与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现阶段,国际分工呈现两种趋势:融入或构建全球价值链的直接方式与融入本土价值链的间接方式。大多数地区或企业同时实践着国际分工的两种参与方式,对应的经济格局便是双循环发展,即一方面,融入国际循环,直接利用全球资源,另一方面,依托国际循环支撑本地价值链,培育内生竞争力,提升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贸易利益。双重价值链嵌入方式和对应的国际国内市场双重循环的开放方式,为中国原本处于“开放洼地”的中西部地区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因此,坚持高水平开放,必须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良性互动中,增强自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间互济,促进各区域更加均衡协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坚持高水平开放,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低端价值链嵌入向高质量价值链嵌入的转变。在以往的开放模式中,制造业处于开放前端,但由于嵌入方式的质量不高,未能在国内形成有效的价值链关联,因而难以对其他产业领域如农业和第三产业产生积极激励。为了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实现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和农村发展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在国际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坚持高质量开放。一方面,要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又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坚持高水平开放,有助于将价值链从制造业延伸至农业和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先进要素,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时,不断创新价值链,顺应甚至引领全球价值链分工新趋势,创造更大的发展机遇。 

  坚持高水平开放,要推动制度型开放。开放初期,中国的开放举措主要集中在商品和要素领域,为了促进商品和要素流动而不断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边境开放”。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中,中国在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可以说,制度型开放是中国开放战略转型的重要标志。制度型开放要求对标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其本质是“境内开放”,使国内经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一致,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从而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提升中国要素资源的引力,吸引更多国际技术、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在扩大就业的同时,不断提升就业层次和质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高水平开放在以往的分工与贸易获利模式的基础上,以培育和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抓手,提升开放式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在更加充分与均衡的发展中,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升。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当今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全球疫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中国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不仅是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开放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与世界潮流。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维护并践行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和平合作和公道正义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来源:今日中国)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