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让文物焕发新时代光彩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文物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新形势下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我们的“根”与“魂”。各地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努力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从文物中增强“历史自觉”。文物是历史的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管是收藏在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还是散布在大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看似无言无语无声无息、纹丝不动岁月静好,但它们本应有生命有尊严有气息有话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广大文物工作者应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深入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文物事业更好发展。

从文物中坚定“文化自信”。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浩如烟海。星散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的历史文物,正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正是中华文化的折射,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固基石。踏上新征程,广大文物工作者应用活用好丰厚的文物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文物价值,让更多沉睡千年的历史图景生动再现。应坚持保护第一,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应深化文明历史研究,提高创新和阐释能力,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文物中汲取“精神养分”。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众多珍贵历史文物作为历史的“在场证据”,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实物见证,讲述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画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我们伟大民族的璀璨和厚重,也见证着我们伟大民族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认识和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我们应从珍贵文物中汲取更多养分,带着对历史的敬意瞩望未来。

从文物中激发“奋进力量”。一个敬重历史、怀念过往的民族不能忘记奋斗,一个迈步未来、走向繁荣的国家更不能忘记奋斗。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是传承革命精神至关重要的载体。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作用,把革命文物利用好、革命传统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让革命文物焕发新时代光彩。(张蒙蒙)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