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这堂一路走一路讲的“思政课”,师生收获了什么?

护边员、研究员、护林员等做“主讲”,媒体记者成了组团调研的“同窗”,“教室”则被搬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前不久,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讲了。

思政课“教室”搬到草原上

“这是爷爷的岗哨,这是爸爸的岗哨,这是我的岗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贝尔嘎查,护边员图门指着草原上的一座蒙古包和两座高低不一的瞭望台介绍道。作为“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内蒙古站随团调研的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师生代表,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刀丽芳和研究生王晨岚、郭彩虹走进了图门家中,听他讲述一家祖孙三代跨越世纪接力守边的故事。


护边员图门。人民网孟丽媛摄


护边员图门。人民网孟丽媛摄

几十年间,护边的“接力棒”从爷爷手中传到父亲手中,再传到图门手中,“一定要守好这片草原”的家训已经传到了第三代。肩负沉甸甸的护边责任,图门坚持每日两次巡边,多年来累坏了8匹马、骑坏了6辆摩托车,他所在的边境管段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的事件。“‘每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这句写在图门家山形雕塑上的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听完图门的讲述,王晨岚感叹道,“守边重任图门一家一担就是三代,他们为祖国边疆安全作出了贡献,令人敬佩。”

从护边员到护林员,从护边故事到护绿故事,从新巴尔虎右旗到额尔古纳市再到鄂温克旗,短短几天的调研活动像是一堂行走在路上“思政课”。期间,“教室”不仅被搬到了草原上,被搬到了河畔湖畔、松林间和湿地旁,也被搬到了当地农牧民家中……不断变化的“教室”让随团调研师生得以立体化、全链式地感受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行走中感悟“美丽中国”。

亮丽北疆建设者成“主讲”

在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牧民根据自愿原则以草场及牲畜入股组建新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拆去“围栏”、融合三产,建设现代化新牧区;在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的额尔古纳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引来无数野生动植物“安家”,也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让当地民众吃上“旅游饭”;在鄂温克旗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科研人员几十年如一日选种育种、护林员兢兢业业植绿护绿、森林消防员夜以继日坚守岗位,终使松涛漫山、遍野滴翠……在北疆,人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


额尔古纳湿地“太极湾”。人民网孟丽媛摄


额尔古纳湿地“太极湾”。人民网孟丽媛摄

在调研路上,绿色家园的建设者、绿色征程的见证者和绿色发展的受益者都成了“主讲人”,讲述着北疆大地上爱绿、植绿、护绿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思政课老师参与到这样的采访活动中,感觉特别有意义。我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改善等方面的影响,感触特别深。”刀丽芳说。

“我其实是‘半草原’的孩子,但来到呼伦贝尔才看到一望无际的真正的草原。”蒙古族姑娘郭彩虹说,“此次调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硕果。”

“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湿地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看到草原上的一座座蒙古包和穿梭其间的游人,王晨岚说:“在这里生活的牧民不仅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了畜牧业,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得以增收,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道理讲透彻,既要注重思政小课堂,也要用好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次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和教育部社科司统筹指导的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这堂被“搬”上草原的“思政课”,便是走进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的一个样板。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刀丽芳在牧民家的草场上为学生“授课”。人民网孟丽媛摄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刀丽芳在牧民家的草场上为学生“授课”。人民网孟丽媛摄

一堂“思政课”,在教室里讲和在草原上讲,有哪些不一样?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刀丽芳说:“以前讲课都是从书本到书本,或者用几张图片、几个小视频来讲述生态文明建设,自己也是通过间接的途径去感受,感觉怎么讲都不够生动。而当真正走在调研路上,看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给牧民的生活带来的这种变化,作为老师能够切身地感受到了,把自己都能够打动了,也就能够更好地打动学生了。”

对学生来说,这堂“思政课”同样让人耳目一新。苏木达、嘎查达讲述创新实践带领农牧民走上“致富路”的经历,科研人员在松林间、草原上讲述培育良种和保护草原生态的科研历程,护林员则讲述着两代人从昔日伐木工到如今护林人的身份转变……“在教室里,老师主要通过播放视频、讲解知识等让大家了解生态相关概念和理论。来到这里,我才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是多么重要。”王晨岚说。

用脚步丈量祖国,用眼睛发现真实。经过数日调研,7月23日,这堂被“搬”上草原的“思政课”在众人的依依不舍中“结课”了。谈及对思政课的课程规划和未来展望,刀丽芳说:“希望各方面能多给思政课老师提供一些在实践中去调查了解的机会,让我们的思政课更能打动人,更有说服力,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用的一门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