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魅力,一城人民的幸福,不仅来源于秀丽的风光,更取决于城市的文化底蕴。流动着千年文脉的京杭大运河,赋予了常州以灵动之美。常州的文化活水,也从这里行流散徙。
创新融入 运河两岸文化精彩出圈
大运河作为常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了龙城的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工商文化等文脉内涵。运河沿线分布有水工遗产、聚落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60多项,形成了以青果巷为代表的街巷文化、以唐氏八宅为代表的名宅文化。
今年7月,青果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引领夜生活休闲消遣的新风尚。再走一趟青果巷,你会发现青砖黛瓦、石桥小巷是青果巷的前世,古巷露营、文创集市是青果巷的今生。在常州运河两岸,一批优秀民族工业企业曾在此崛起。时代更迭,历经沧桑的厂房摇身成为文艺青年们最爱打卡的“创意网红地”。恒源畅厂、大明纱厂、戚机厂被评为国家级工业遗产,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创意经济相融合,变“老念想”为“新地标”。老厂房内,常州现代文化创意的脉搏正在跳动。
当夜色渐浓,古运河变得更加温柔,两岸灯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三堡街的古典式浪漫呼之欲出。以运河五号为中心,东起西仓桥,西至西大王庙,华灯闪烁、七彩流光,行人游客穿梭其间,叫卖声、嬉笑声伴随运河水声,汇聚成城市夜游的欢歌。
今年6月,常州成为继苏州之后省内第二个实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的城市,将2500多年历史文化资源提炼为旅游资源,城市文脉熠熠生辉。2021年,“东方侏罗纪”项目横空出世,常州紧抓“文化+”的时代机遇,推进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51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其中,中沙文旅中心月亮船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文旅投融资项目名单,江南运河“舜山舜水”等一批重大文旅产业项目持续推进。
常州出品 西太湖畔荡漾文化自信
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古今,氤氲在湖。坐落于西太湖畔的江苏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以近代、当代、现代题材内外场景及配套服务和文旅融合开发为主营业态,以影视场景联盟、影视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商业等为衍生业态,致力于形成重要的科技智慧型影视文旅综合发展体。
今年7月6日,在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取景摄制的电影《觅渡》杀青。影片讲述了“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不朽青春,先后列入国家电影局重点资助项目、2022年度江苏省重点影片。
近年来,常州出品的文艺精品创作迎来井喷状态,被誉为舞台艺术“常州现象”。2021年,常州先后推出锡剧《烛光在前》、民族管弦乐《昔我往矣》、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你》、中篇苏州弹词《邓稼先》等精品佳作,《邓稼先》《秋之白华》《桂香街》等一批影视佳作斩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殊荣。以“常州故事”为主题,常州亮出政策,做优文化产业“常州机制”,捧出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加快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
多元选择 数字文化为城市幸福加码
开放、多元的常州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有特色、聚人气的“文化大餐”走进常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常博文物说》系列短视频首集于2021年3月上线,至2022年5月已陆续推送完毕。每集视频用三到五分钟介绍一件馆藏精品,用优美的文风和精致的画面立体展现文物魅力,让市民认识文物、了解历史。数字赋能文化产业,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选择为市民幸福加码。
几年前横空出世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凭借优秀的故事和精良的制作被无数网友评为“国产动漫之光”,而该片的渲染正是由常州企业——江苏赞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当前,常州正加速推动文化产业内容创新、结构升级、链条延伸,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批特色鲜明、业态集聚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常州相继建成。常州创意产业基地、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等50多个产业园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认定和授牌。总投资超30亿元的江苏(常州)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加快推进,视频媒体加工服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有望辐射带动千亿级数字文化产业集群。
当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城市有“颜值”更有“产值”。2021年,常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70.85亿元,占GDP比重5.35%,位列全省第三。从“软实力”到“硬支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常州路径”正助推全市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标识,全力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
- 热点
- 2022-08-01 20:55:09
- 热点
- 2022-08-01 20:54:02
- 热点
- 2022-08-01 20:53:14
- 热点
- 2022-08-01 2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