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天然“熨斗”——近700岁的“元宝石”,证实元末明初玄武湖曾有过织造机构的存在。今年8月19日,是南京玄武湖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的94“岁”生日。当天,玄武湖湖史馆正式建成开放,全面展示玄武湖从史前时期至今约6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让市民游客生动感知这一“金陵明珠”厚重的历史文化,领略昔日皇家园林湖泊独特的自然人文魅力。
走进玄武湖梁洲,穿过玄武文化广场,一片白墙黛瓦的建筑群十分有古典气息。这就是刚开放的玄武湖湖史馆,和明后湖黄册库遗址展馆毗邻而居。
在贺云翱、干有成主编的《“一湖两河”尽风流》中,提出了玄武湖与秦淮河沿岸是南京原始文明的发源地。书中写到:“古代玄武湖的周边台地是今天南京主城区最早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约65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现南京主城区玄武湖西鼓楼岗一带等地都发现过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的人类聚落遗址。”
在湖史馆里,市民游客可通过展板展陈、实物以及数字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了解玄武湖的“前世今生”。馆内历史展厅中,介绍了玄武湖演变、历史沿革、历代地图中的玄武湖、“金陵四十八景”演变过程和玄武湖第一张旅游展览图。
“长干塔上青山远,玄武湖边碧草深。”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丝毫不吝惜对玄武湖的赞美,总计在此留下了千余首诗文。文化展厅版块的标题尤为别致,以一批代表性诗文为引子,彰显了世界文学之都中“文化之湖”的浓郁气质。介绍了这里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诞生地,以及公园诞生成长记、历史风云、趣闻逸事、名称演变、后湖飞鹜等历史沿革和特色。
馆内展品中,有一块形似元宝的石头,格外引人注目。它曾经沉睡在玄武湖梁洲地下近700年,在2012年被发掘出来。据考证,这块形似元宝的石头是古代用来踹布的,可谓“天然熨斗”。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凡经过元宝石踹过布“缕紧则坚,缓则跪。”南京元宝石多采自当地阳山石材,石质性冷细腻,不会因磨擦而产生静电。
原玄武湖管理处发展研究室的研究人员黄永武说,南京织造业开创于六朝,明清时己进入鼎盛时期。《明史》载:“于后湖置织造局。”这里的“后湖”正是玄武湖。可见元末至明初,玄武湖确实有织造机构存在。直至朱元璋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并确定玄武湖为国家黄册存放地后,织造机构才迁出玄武湖。
展品中还有一对锈迹斑斑的城门栓。“上世纪初,因举办‘南洋劝业会’,为方便中外宾客游览玄武湖,1909年在明城墙上开辟一座新门,时称丰润门。1928年4月改“丰润门”为“玄武门”,此城门栓即为当时的历史遗迹。”玄武湖景区管理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这里还展出了中国园林设计大师朱有玠设计稿——《蔷薇园后假山石配置示意图》,即目前玄武湖月季园的局部设计手稿。《收藏记忆——玄武湖门票资料展》,展出了由收藏家周昌林提供的自1946年至2010年间约500张门票。从1946年玄武湖游园入场券可以看出,公园的游园活动已非常丰富,包含了掷标、钓鱼、打弹子、摸彩等。
宋熙宁年间玄武湖被废为田。本次展览展出了近年来景区对此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清《道光上元县志》中宋代、元代和明代南京城水灾纪录,反映玄武湖被废为田前后,以及在明初“复为湖”后对南京城防汛的影响,从而证实玄武湖自古以来对南京城市防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上“金陵四十八景”的“北湖烟柳”,是否别有一番韵味?展馆选择了“太平堤”“平堤湖水”“后湖”“北湖烟柳”等代表性景致,通过《老风景画·南京旧影》中记录的图片,展现玄武湖在明清时期的景致演变过程。
玄武湖第一幅旅游导览图啥模样?这里展出的《后湖全图》告诉你。1910年6月5日南洋劝业会开幕,当时在公立后湖五洲小学(湖神庙内)担任义务教习的王曼犀、钱胥洲感叹玄武湖“向无图志”,游客不便,因此他们历时两月,于当年九月完成《后湖志》作为“导游词”,并附《后湖全图》,该图由“丹青善手”安徽怀宁江文波所绘。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通讯员 戎飞霞 胡凯
图片由玄武湖景区提供
- 热点
- 2022-08-20 21:06:50
- 热点
- 2022-08-20 21:06:02
- 热点
- 2022-08-20 21:04:46
- 热点
- 2022-08-20 1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