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扬州:“农文体旅”深度融合 大运河畔“长”出“好产业”

8月16日,一场大雨过后,大运河畔的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华丰村,吹来带着湿气的凉风。常州游客陈芳沿着“茶马古道”又逛了一圈凤凰茶园,恋恋不舍地回民宿收拾行李准备返程。“七河八岛山水交融的美景让人记忆深刻,我还会再来。”陈芳说。



七河八岛是大运河畔一处独具特色的美景,让这里不仅成为市民、游客、创业者心灵栖居的净土,也成为体验运动休闲的乐土。”凤凰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党委书记吕洁介绍,接下来将朝着“运河人居遗产公园”定位努力,打造“好地方”的文旅“好产业”。

留白与保护,为未来“储绿”

“快看!那棵桑树上有只蝉。”“那是牛背鹭吗?”木质栈道、仿宋廊桥,飞鸟在林间时隐时现,一支研学游队伍在聚凤岛的密林中走走停停,观察着岛上的花鸟鱼虫。

“这是扬州科技馆组织的大运河生态研学夏令营。”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刘润梓介绍,聚凤岛位于七河八岛最北端,属过水型湿地,四面环水,岛上河、塘、荡、滩等地貌俱全,有80多种鸟类、36种鱼类、8种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及哺乳动物,是动植物的“天堂”。



坐拥优质自然资源,生态科技新城没有着急开发,而是从2015年开始“封岛保育”,进行环境修复,只允许科研、研学团队上岛。“我们着重保护岛屿的原始风貌,以天然木质材料对聚凤岛的园路栈道、观鸟望台和桥梁进行修复,尽可能不让人为设施影响小岛生态。”刘润梓说,综合整治后岛上鸟类明显增多,如今研学队伍上岛必须打伞,否则很可能被鸟粪淋到。

如今,聚凤岛是七河八岛中科研考察、科普教育的最佳目的地。聚凤岛研学线路已成为暑期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门线路,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也把聚凤岛作为研学基地,定期上岛观察湿地动植物。

保护性开发不仅唤醒了聚凤岛的“绿色活力”,更印证了生态科技新城在发展中坚持的“绿色初心”。“在对七河八岛生态资源妥善保护、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我们先后提升改造了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聚凤岛、凤凰山等特色景点,增设游览景观近50个。”凤凰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七河八岛的保护性开发将持续进行,努力为动植物守住一片生态“自留地”,激发大运河的“绿色活力”。

运动加文化,为发展“添翼”

“快来玩水!”“看我划得多远!”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远远就被太平河上的嬉笑声吸引,那是市民正在体验皮划艇项目。

“这是我们今年新推的水上运动体验项目。”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负责人朱成介绍,中心目前是亚洲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民间赛艇基地,有优质的水上赛道,已成为具有洲际水准的专业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我们在原有专业赛艇运动的基础上,推出皮划艇体验项目,让更多市民感受水上运动的魅力。”



暑假以来,深潜大运河中心已接待1200人次前来体验皮划艇运动。

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过程中,“活态”是灵魂。而“运动+文化”已成为近年来生态科技新城“活态”传承运河文化的创新之举。

今年端午节,由生态科技新城和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暨“大运河·七河八岛”龙舟赛在深潜大运河中心举行,十支青年人才龙舟队逐浪太平河,传统文化与现代赛事在运河上完美结合。

“生态科技新城地处‘四水交汇’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我们将运河的刚柔并济融入区域整体布局。”生态科技新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此为延伸,近年来新城还举办了文人雅集、国风体验、保护水工遗址等一系列活动,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弘扬大运河文化的同时,突出其历史脉络和时代价值。

内涵和形式,在这里“共美”

如今,华丰村不仅成了周边短途游的新晋网红打卡点,还多次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陈芳就是看到央视节目慕名而来的。

“真的不虚此行。”陈芳说,她带着家人入住民宿,不远处就是山林、果树和大片茶园,露营、烧烤等娱乐项目也都有配备,这几天度过了一段“就食山水之间、留宿乡村月下”的美好时光。



“华丰村依山傍水,我们因地施策打造‘伴山’民宿品牌。”华丰村党总支副书记介绍,华丰村周边河网交汇、茶田连片,绿化覆盖率高达75%以上,以此为依托,华丰村打造了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民宿圈”,首批入“圈”的6户居民每年每户平均可增加收入4万多元。

离华丰村不远处便是芒稻村,这里的田园综合体刚送走一批来体验农耕文化的孩子。“我们这里不仅有住宿、餐饮,还有农耕文化体验区,不少市民带孩子来体验种植采摘的乐趣。”芒稻村党总支书记介绍,芒稻村地处七河八岛中芒稻岛的最北端,近年来秉持保护好、利用好生态环境的原则,陆续关闭6个产能落后的工厂,同时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农业、观光农业项目,并成功创成市级特色田园乡村。

特色农旅产业在七河八岛逐渐成型。“我们将保持大面积农田和森林覆盖的都市田园格局,在割麦子时举办‘开镰节’、收稻子时举办‘丰收节’。”吕洁介绍,通过特色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打响农旅品牌。

近年来,生态科技新城依托生态资源,聚焦“生态+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融合发展,要尊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更要找准文化、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生态科技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做优“伴山”民宿、“茶马古道”、棠梨湾等新晋网红打卡点,实质性推进“凤凰岛-邵伯古镇”廊道建设,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生态优势,建设都市近郊度假休闲带,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文体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记者 露莎 西伯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