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11月1日,奉节县平安乡,身披红色“外衣”的夔门红辣椒加工厂在阳光照耀下鲜艳夺目,墙壁上“小辣椒大产业”六个大字十分醒目。自2018年平安乡供销社重建以来,平安乡供销社主任马泽超建起了辣椒加工厂,串起了一条辣椒产业链。
“我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中央到地方都特别重视农业产业发展,让我信心满满,浑身充满干劲!”马泽超意气风发地说,“通过‘三社’融合,发挥基层供销社作用,我要带领村民对接大市场,让村民的日子像辣椒一样红火。”
基层供销社“回归”
2013年,不想继续外出打工的马泽超,听从朋友建议回到平安乡天台村种植辣椒。
“行情好的时候确实赚钱,但市场行情每年都不一样,更多的还是辛酸。”马泽超回忆,曾经有一年,他在村里连夜采收村民的辣椒,马不停蹄拉到外地销售,没想到辣椒烂市,只能忍痛把辣椒全部倒掉。
如何在对接市场的同时抵御市场风险,这是辣椒种植户乃至所有村民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重庆近年来着力恢复基层供销社,并探索推进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三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以“三社”促“三变”,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奉节县推进“三社”融合重建乡镇供销社,县供销社负责人带着一笔来自四川郫县一家豆瓣加工厂2000吨鲜辣椒的订单,找到年轻、有闯劲的马泽超,请他出任平安乡供销社主任。
马泽超答应了。第二年,在市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马泽超成功贷款400万元建起占地3000平方米的夔门红辣椒加工厂,产业发展就此起步。
加工厂串起产业链
有了辣椒加工厂,村民种植积极性明显提升。几年下来,平安乡辣椒种植面积稳定扩大到4000亩以上,收购保护价也从每斤0.7元提高到1.5元。
在距离夔门红辣椒加工厂不远处的农田里,重庆日报记者碰到正在移栽宽梆青菜的村民张胜昔,他笑着说:“青菜拉到外头每斤能卖1元,但我还是愿意便宜卖给马泽超。”
为啥?张胜昔解释:“自己拉出去不一定都能卖出去,还有运输成本,卖给马泽超就省事得多,还可以多种一点来卖,不愁销路。”
不仅是青菜,如今夔门红辣椒加工厂的产品已从加工辣椒拓展到泡姜、泡豇豆、泡萝卜等,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马泽超说,目前夔门红辣椒加工厂的原料订单已覆盖奉节蔬菜主产区,每年可加工泡椒、泡菜产品3000吨,去年销售额1100余万元,今年预计达到1500万元。
拥抱电商带动村民增收
“泡菜产品市场需求量很大,我们的产品根本不愁销,我现在想的是怎么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马泽超说,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同样的泡菜产品,别人通过打造品牌在网上直播卖,省去中间环节,利润能成倍增加。
“我在跟各个村打交道时,认识了几个年轻人,他们都是学市场营销的,我计划把他们吸纳过来做直播,把‘夔门红’这个牌子推向全国。”马泽超说。
马泽超还瞅准预制菜市场,一方面给预制菜企业供货,另一方面开发定制泡菜包,“比如说,消费者想在家做泡椒牛肉,那我就把泡姜、泡椒这些配料配好,买回去直接炒就行。”
“我近期的想法是达到年产销泡菜1万吨、销售额5000万元,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对于未来的发展,马泽超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