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同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就越凸显。中方将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欧关系,愿同欧方加强战略沟通协调,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米歇尔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欧盟机构领导人。他表示,欧方珍惜在中共二十大后不久即同中方进行最高层次面对面会晤的机会,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坦诚的精神,同中方就欧中关系各方面重要问题促进对话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此次是米歇尔2019年12月出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后首次访华。不少媒体注意到,中欧之间近来互动频密,除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外,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主席实现了线下会面。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在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和欧洲制造企业外流的趋势下,欧洲高层看上去已达成一定共识:希望能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并通过对话来澄清误解,寻求沟通,促进相互理解。
“一次坦率而真诚的对话”
习近平在与米歇尔会谈时表示:“江泽民同志昨天因病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国家领导人期间,高度重视和关心中欧关系发展,曾多次访问欧洲国家,同欧盟和欧洲国家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推动建立了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促进了双方各领域对话合作。我们将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巩固发展好中欧关系。”
米歇尔祝贺习近平再次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代表欧盟对江泽民同志因病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习近平说,米歇尔主席代表欧盟全体成员国在中共二十大结束后不久访华,体现了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良好意愿。谈到中欧关系发展,习近平提出四点看法:一是要秉持正确认知。中欧之间没有根本战略分歧和冲突。中方不想称王称霸,从不搞、今后也不会搞制度输出。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同很正常,应该以建设性态度保持沟通协商,关键是尊重彼此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特别是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不干涉对方内政,共同维护中欧关系的政治基础。三是要开展更高水平合作。欧洲是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伙伴,也是受益者。中国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欢迎欧方继续参与、继续共赢。四是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中欧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可以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合力应对挑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据欧洲新闻网报道,米歇尔的发言人说,两人的会面持续约 3 小时,是“一次坦率而真诚的对话”。米歇尔在推特发文称,“与中方坦率地讨论双边关系的各方面事务是前方的唯一道路。”米歇尔还提及,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举行中欧人权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反对各种形式的‘新冷战’。”德新社1日以此为题关注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看法。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希望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建立客观正确的对华认知,对华政策坚守和平共处,坚持互利共赢,超越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立,超越制度对抗。
“习近平主席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的四点看法表明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米歇尔作为欧洲理事会主席,代表着欧盟整体。他此次访华也体现出,在当前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欧盟大多数国家想与中国接触的主流看法和理性声音。
美联社1日称,中欧领导人当天还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在会谈中,习近平阐述中方的原则立场时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通过政治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最符合欧洲利益,最符合亚欧大陆各国共同利益。当前形势下,要避免危机升级扩大,坚持劝和促谈,管控危机外溢影响,警惕阵营对抗风险。
欧方愿同中方继续推进欧中投资协定的进程
米歇尔此次访华受到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日称,自从欧盟领导人4年前访华以来,很多事情都在发生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以及中国和欧洲议员之间针锋相对的制裁令双方关系紧张。但米歇尔此访为欧洲和中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接触提供了一个“及时的机会”。欧洲新闻电视台1日说,米歇尔此行的目标是探讨与中国在关键问题上加强合作,给欧中关系增添新动力。欧盟官员告诉美联社,米歇尔此访为期一天,但他将表达欧方想增加对华出口的愿望。
正如欧洲官员所说,米歇尔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谈时提到,欧方愿同中方继续推进欧中投资协定的进程,增强供应链稳定互信,深化欧中各领域互利合作。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到7114亿美元,同比增长6.3%。CNN1日报道称,欧洲许多顶级公司都渴望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投资。欧洲政策中心副主任卡斯特罗对CNN财经频道表示,欧洲并不寻求与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脱钩”。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亚当-邓尼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欧洲公司在这里(中国)做得非常好,长期前景非常积极。”
“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对欧关系,致力于深化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维护国际经贸规则和秩序。”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日提到中欧投资协定时强调,“这是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有利于中国,有利于欧盟,有利于世界。中欧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协定签署生效,早日惠及双方企业和民众。”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看出,布鲁塞尔的实际决策或者执行部门仍有较强的意愿去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进程。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欧洲议会的阻挠,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期内该协定的批准并不乐观。不过,从长远来看,中欧投资协定有望恢复。
赵晨认为,在经贸问题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和中欧经贸关系的互利性,鼓励更多的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同时也提出了中方的关切,即反对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希望欧盟排除干扰,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欧盟坚持战略自主”
在1日的会谈中,米歇尔特别强调,欧盟坚持战略自主,致力于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欧洲一体化。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干涉中国内政。欧盟愿做中方可靠、可预期的合作伙伴。欧方愿意同中方办好下阶段高层交往,通过加强直接对话合作,减少误解误判,加强沟通协作,更好共同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
一些西方媒体注意到,在米歇尔到访中国的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就《通胀削减法案》问题向对方摊牌。而欧盟第二号外交政策官员——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桑尼诺将在华盛顿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就中国问题举行一年两次的对话。德国智库Merics专家斯特克认为,这可能更加会给人留下跨大西洋关系出现裂痕的印象。
最近几周,一些欧洲国家政府正在抨击美国的经济和对华政策。《南华早报》引述一名外交官的话评论称,大多数欧盟国家“不希望被迫作出选择”,“不希望世界分裂为两个阵营”。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以来,拜登政府频频向欧洲发出各种各样的示好信号,希望拉拢欧洲共同对中国实施某种战略协作,把欧洲绑上美国与中国开展战略竞争的“战车”。但当前欧洲持续与中国接触,说明欧洲虽然在安全上对美国和北约的依赖无可避免,但在其他领域,尤其在经济上想要实现战略自主的决心正在增强。
有消息称,在米歇尔之后,欧洲还有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多名领导人计划或正在制定计划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