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字里行间 解析政策信号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被视为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风向标,今年会期虽然和往年的3天相比缩短为两天,但从会议新闻稿字数基本都保持在4700字以上这个细节,可以感受得到,今年会议释放出的信息密度与政策力度一点不亚于往年。那么,都有哪些政策信号特别值得关注呢?

1

一个总基调:稳中求进

总基调至关重要,它提供战略思路,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人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总基调是管总的,要有足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以不能变来变去。今年中央工作会提出的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回看过去,会发现从2012年开始,历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一以贯之,都是“稳中求进”,而新时代十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确实一直在“稳中求进”,也真正做到了“稳中有进”。

2

“两个毫不动摇”

“两个毫不动摇”不是新提法,但提出了新意。

可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中央政策文件中的地位和表述更是日益明晰,逐步强化。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把“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这些饱含着对中国经济透彻认识的声音言犹在耳。如今,在中国经济面临异常复杂严峻的压力与挑战之际,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重量级的会议上,又旗帜鲜明地宣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这个态度是罕见的,力度是空前的,相信这朴实有力的话语,给正在迎击风浪的国有企业、逆流争渡的民营经济都将注入强劲信心。

3

三“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中国经济政策向来务实,所以一直强调“稳字当头”,今年也不例外。但是,细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稿,会发现,从2019年开始提出的“六稳”,也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没有出现,新的表述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持续多年第一时间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他告诉记者,通常来讲,宏观经济政策关注几个重要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对内来讲,主要就是前三个,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抓住了这三个稳,应该来说,工作的重点更加突出了。另外,各项经济指标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三个指标稳了,其他方面自然也就增加了稳的可能性。

根据记者多年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道的观察,三个“稳”的排序上也大有讲究,三重冲击下,经济下行风险压力加大,尽快推动经济增长回到合理区间最紧迫,“稳增长”自然排在最靠前,就业乃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百姓生活,紧随其后要力保,物价今年国际通胀水平高企,国内在各方全力保供稳价政策举措下,保持了难得的稳定,但未来无论通胀还是通缩压力犹在,所以依旧不可小视。

4

四个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指导第二年经济工作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所以无一字不含有深意。在今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之后,又连用四个四字词语,即“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可以说,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和针对性。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此就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问题,坦诚、实在,对明年形势的严峻挑战做出了充分估计,对市场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如疫情流行期、提振发展信心、支持平台经济、化解房地产风险、社会上关于民营经济的不正确论调等都做出了非常果断和直接的回应和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实事求是”。清华大学中国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曾长期在中央财办及中央财经委工作,多次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起草工作,对此认识更为全面深刻。他说,每年的新闻稿都蕴含着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今年这个尤其有现实意义。实事求是,就是不能虚假浮夸,针对的是形式主义;尊重规律,就是不能脱离实际冒进,针对的是运动式抓工作;系统观念,就是不能单兵突进,针对的是合成谬误;底线思维,就是不能没有安全意识,针对的是盲目乐观主义。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实效的标准,就是要求按经济规律办事,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是要与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体现了高度务实的精神。

5

五大政策: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这个表述并不让人意外,但接下来重点部署的五大方面让人清晰地看到经济调控的政策框架,也了解了未来政策发力的重点。即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五大政策。

具体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关键词在于“加力”,经济学者张连起长期担任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他告诉记者,这意味着明年财政政策将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此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也会加大,推动财力下沉。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词眼在于“精准”。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可以说,每一政策都是问题导向,着眼经济运行实际中的突出矛盾。

6

六个“统筹”: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统筹,他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说:“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六个“更好统筹”,即,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这表明,随着国内外形势愈发严峻复杂,需要统筹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中央适时提出“六个统筹”,实则是主动作为,积极应变,如果借用总书记弹钢琴的比喻,明年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是一首难度更高的曲谱,自然,也需要更高超的指法和更凝神聚气地应对。

从“六个统筹”的具体内容来看,除了统筹疫情和经济发展,中央提出,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将“质”放在“量”前面,而且“质”的要求是“有效”提升,显得更为迫切。“质”的重要性上升,也意味着抓经济质量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说,当前国内投资、消费的需求总体偏弱且有继续下行风险,国际上全球经济增长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甚至出现衰退风险,这必然也会影响我国进出口的增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是提前做好准备和谋划。未来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上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调,新闻稿还特别点到了这样一句,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中央看得很准,经济要稳中有进,离不开全体中国人的信心与决心,离不开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说一千道一万,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岳群 吴勇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