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奋力擂响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三农”鼓点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月13日正式发布。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文件要求,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去、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结合江苏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铆足干劲,聚焦“三依靠”,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增强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向心力、源动力,奋力擂响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三农”鼓点。

依靠产业兴旺给乡村增加“市值”。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要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把农村小产业、“土特产”培育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从“提篮小卖”、卖“农字号”“原字号”产品向全链条加快发展新业态转变,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卖风景转变,带动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康养等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今天的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做好“土”字文章,要打开视野用好乡土优势资源,“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好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充分体现农业产业的新动能新价值。

依靠生态宜居给乡村提升“颜值”。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各地乡村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乡村绿水青山不断“擦亮”,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要突出环境保护,算好生态文明“一笔账”。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突出科学规划,下好美丽乡村“一盘棋”。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标准,着力扮靓“面子”,做强“里子”,夯实“底子”,绘就“生态优、村庄美、乡风好”的美丽乡村画卷;突出全员参与,凝聚发展美化“一条心”。让更多的群众投入到乡村环境绿化美化的“浪潮”中,激发他们的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持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擘画出一幅既有颜值、又增气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依靠人才培养给乡村创造“价值”。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兴,则乡村各项事业兴;人才废,则乡村各项事业缓。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我们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挖掘;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逐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得益于党的惠农政策,如今越来越多“走出去”的农民,带着新技术、新理念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放眼广袤乡村,从牛耕肩挑的传统劳作,到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吃饭这个问题有了更坚实的保障。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努力,到种地有证书、技术有职称的职业发展,农民这个身份有了前所未有的骄傲。千泉汇聚,大河滔滔;百花齐放,春色满园。我们要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奋笔“苏”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精彩的“三农”篇章。(陈宝泉/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