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6月9日消息(记者韩雨晨)“烈日高照杨柳青,大运河非遗在进行,我把京东大鼓唱啊,是不是唱得很好听……”近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非遗主场活动暨第五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开幕,活动将持续至6月12日结束。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走进杨柳青古镇,杨柳青木版年画、西湖绸伞、庐州面塑、济宁剪纸……来自运河沿线8省市的近百个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丰富多彩的展览、展卖、展演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运河非遗文化保护成果,为游客打造全方位文旅体验。“这次我们带来的作品是一幅百米长卷——《大运河》,深入刻画了运河沿岸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及文化遗迹等,为运河文化的多样化传承做了重要的实验性探索。”金坛刻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向记者介绍道,“这幅作品目前已经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收藏,并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大运河》作品部分展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悠悠运河,生生不息。大运河文化的延续与发展离不开新的表达方式,也离不开对运河非遗当代价值的挖掘。参与此次活动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自幼便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结缘,在几十年的坚守与传承中,他深知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他,始终将喜欢做年画作为初心。“这次的活动将大运河沿线的省市都串起来了。8个省市的非遗传承人来到杨柳青,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非遗传统文化,我感觉很有意义。”霍庆顺表示,要让更多人去了解、认识杨柳青木版年画,让更多人喜欢年画,要大力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活起来、传下去。
据了解,与往届活动相比,此次活动从内容、规模、形式上都进行了全方位提升和拓展,除开设文化市集,展示各省市非遗展品、美食、文创外,还还原了古代水陆码头和仓坊文化的部分实景,将大运河及沿岸风采搬进杨柳青古镇。“此外,我们还通过打造京津冀风华、齐鲁风雅、中州古韵、八皖秀美、姑苏清雅、余杭烟雨等6个非遗宝藏馆,设立多个通关打卡点,开展体验课程、汉服巡游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运河文化韵味。”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万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