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邱女士重新搬回清潭新村居住了。前些年,她把清潭新村的老房子出租,搬去了新房;如今,清潭新村小区居住环境大幅提升,想念老邻居的她,又搬回了老小区。
自2021年起,常州钟楼区永红街道开始对清潭新村这个40年的老小区进行改造,逐一解决了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管线杂乱无章、居住环境脏乱、社区治理困难等问题。
“小区现在实行封闭式管理,安全性大大提高了。”“物业来了后,楼道有保洁专门打扫,清爽了。”社区改造成果收获居民一致好评。
问到清潭新村焕新的秘诀,清潭第一社区党委书记范健铭给出了“54321”与“12345”两串数字。
和许多开放式老小区一样,改造前的清潭新村因缺少专人管理,存在“没人管就不受管”的乱象,小区脏乱、停车混乱、私自养殖家禽等问题频频发生。
为了做好改造期间的社区治理工作,助力改造顺利推进,清潭第一社区专门设置热线电话。通过这条热线,无论是施工过程中不小心破坏了管道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还是居民希望施工队能在粉刷墙面时顺手修补墙面的开裂,社区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及时处理。
范健铭说:“基层治理中的很多大问题,都是小问题拖出来的,及时回应就能将很多难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为此,清一社区规定了一个“54321”:5分钟内做好登记、40分钟内赶赴现场、小问题3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2天给出方案、1周内上门回访。
“改好”只是前提,更重要的在于“后半篇文章”——“管好”。清一社区“12345”法治连心工作法应运而生:即建设“法治兰园”一个中心,成立“星火党员+”和说事明理服务队两支队伍,开展格网、警网、法网三网融合行动,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物管会、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等四方民主议事机制,实现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目标。
早在改造阶段,清一社区就联合社区党员与热心居民开展上门问询工作,就改造完成后小区的管理问题充分征询居民意见。范健铭介绍,问询结果显示,居民对小区内存在的种种乱象不满已久,大部分居民均同意通过成立物管会、公开招标引入物业公司、小区封闭式管理等形式,提升居住环境。
配齐小区管理“硬件”,清一社区还积极开展法治建设,将居民常来常往的花园建设为“法治兰园”普法宣传阵地,组织普法积分活动调动居民学法热情,在明理茶室设置“法治茶单”提供多样法律服务……以提升法治素养这一“软件”的方式,助力居民形成维护社区治理成果、参与社区治理的自觉。
范健铭说:“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人人都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这一目标已逐步走入现实,如今,清潭新村内“3+2”可持续物业方案、停车位划定、充电桩设置、入口改造等成果均充分吸收居民意见。“小区里改什么、怎么改,都由我们自己做主,看着小区一点点变样,心里美滋滋的。”不少居民这样说。
(于远航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