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让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春光明媚,樱花盛开,马拉松赛事掀起高潮。就在24日,全国18个城市迎来马拉松赛事,无锡成为关注焦点。无锡在赛事经济培育上的精心布局,制造业企业冠名赛事,让人眼前一亮;赛事同款“樱花季”小笼包次日上线淘宝,更显江南人的细腻。

路跑赛事的火爆,既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将运动看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吸引游客、促进消费、塑造城市IP起到日益突出的作用。对于少则上千人参与、多则几万人规模的马拉松赛事而言,其中蕴含的商机不言而喻。赛事经济并不是新鲜话题,但是如何让马拉松赛事集聚的“流量”转化为发展的“增量”,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先说品牌赞助商。企业愿意赞助,首先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其次也是考虑马拉松赛事与自身品牌形象的契合度。制造业是经济的基本盘,尤其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终端产品行业,更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点领域。这些企业发展得好,表明地方经济发展有活力、有韧劲、有潜力。而这样的企业,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地标企业”、全国的知名品牌。随着马拉松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赛事的曝光率不断提高,赞助马拉松赛事是进一步宣传企业、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契机。

数据显示,一场马拉松赛事冠名赞助商的赞助金额动辄数以百万计。企业投资本身是逐利行为,投资总要有可观的回报。不仅要在赛事前和赛事中做好品牌宣传推广,赛事以后,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共同思考,如何进一步把品牌效应放大,与日常的市场经营结合起来,增强与消费者的黏性,培育持续的品牌热度。令人惊喜的是,《2024厦门马拉松赛大数据》显示,今年厦马国产品牌穿着率达到67.2%,即有超过2万人穿着国产跑鞋参赛。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正对标高品质做强“中国制造”,对企业自身来说更要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像跑好马拉松一样,久久为功做强产品。

对于城市而言,则要考虑如何长久吸引人。“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42.195公里,既是马拉松比赛全程的距离,也是一段感知地方文化、城市底蕴的旅程。除了在医疗救援、志愿服务等赛事保障上下功夫,还要在文旅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上下一番功夫,实现“以赛营城、以赛兴业”。苏州城市马拉松挖掘文化元素,赛道沿途献映了昆曲、评弹以及水乡特色舞蹈;重庆马拉松推出以“马拉松火锅”为亮点的重马国际消费节;在无锡鼋头渚,低空赏樱花成为旅游新产品,既给游客提供了新视野,也为正在培育的低空经济加油鼓劲。低空经济与马拉松赛事、文旅产业结合,这样“脑洞大开”的思路,恰恰是在应用场景上的创新。多一些用心和创新,利用体育产业特有的乘数效应、融合效应和带动效应,将对整个城市形象提升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二大跑步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应抓住机遇,借助成功举办马拉松带来的流量,持续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打造“体育+”新业态和新热点,把体育赛事的流量变成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

(杨丽)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