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何以中国 世界遗产大运河“运载千秋”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站在这个重要节点上,回望过去,中国大运河不仅被世人重新认知和珍视,更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运河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认可。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不仅是对大运河历史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明确指引。

十年来,江苏在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上做出了巨大努力。江苏段大运河不仅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丰富,而且保存状况最好、航运利用率最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治理修复和文旅融合等多方发力,使大运河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文化符号。例如,苏州古城以整体申遗的方式,注重整体保护,延续了古城河街相邻、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历史风貌,充分展示了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保护的同时,传承与利用同样至关重要。近年来,江苏不断通过文化活动、艺术展演和学术研究等多种形式,将大运河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不仅丰富了文化遗产的展示形式,也提升了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此外,江苏积极应用数字技术,让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使得千年古迹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大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文化遗产修复等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和更实的举措,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十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大运河这条流动的文化长河永远奔腾不息,滋养着中华大地,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智慧。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