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校企合力“锻造”现场工程师 塑造产业未来中坚力量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协调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有效方式,它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9月20日的《新华日报》聚焦江苏“现场工程师班”开办一年来的发展情况。从首批“现场工程师班”开班起,60对本科、专科、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组建了60个“现场工程师班”,如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校企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这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延伸至生产一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过程,使其更好地契合企业需求。

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模式,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双赢。对学生来说,稳定的就业前景使其能够更专注于学习和实践,进而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对企业而言,提前培养与筛选合适的人才,既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又能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与归属感。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职业院校与企业间存在资源不匹配、合作形式单一等情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在实行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地区,通过探索利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等校企合作平台的功能,整合各方资源,达成优势互补,打破校企之间的壁垒,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已经出现的问题。

校企合作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既能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难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未来,仍需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完善体系化建设,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作。一方面,院校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企业、产业进行对接,依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要更多地“出题”,更多地“预定”人才培养方向,以此提升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必须看到的是,校企联手“批量培养”现场工程师,是塑造产业未来的关键举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现场工程师作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现场工程师,才能推动我国产业朝着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胡安静)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