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科技“三夏”护航夏粮稳产丰收



“三夏”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抓好“三夏”生产对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江苏苏州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化”农场内为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辽宁营口水稻插秧全面展开,智能农机助力丰收;湖南油菜收获进入尾声,油菜种植基本实现“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三夏”时节,各地抢抓农时,做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为全年粮食稳产夯实基础。

科技赋能正重塑农业生产模式。扬州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现代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大屏上,土壤监测、气象监测、虫情测报等数据实时更新,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通过北斗导航实现厘米级路径规划,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近年来,江苏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江苏这片鱼米之乡,散落着283座“无人化”农场,项目总投入达到8.72亿元,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农业生产技术向“新”向“广”,编织起覆盖耕种管收全链条的智慧农业体系,推动农业生产变“经验驱动”为“数据驱动”。

数字化管理平台成为田间决策中枢。湖南衡山县搭建的农业大数据中心,整合卫星遥感、气象预报、作物模型等多源数据,可提前7天预测区域病虫害发生风险,指导农户实施精准防控。河南邓州建立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通过高清摄像头与AI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小麦灌浆进度,动态调整收割计划。湖北钟祥的智能粮库系统,集成温湿度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实现粮食入库、烘干、储存全流程自动化,单日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智慧平台赋能,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将分散的农田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数字资产。

智慧服务网络延伸至田间地头。科技助力“三夏”开启“加速度”,在农业生产一线体现得最明显。眼下,河北廊坊的127.29万亩小麦长势良好,河北农业大学智慧植保团队通过无人机多光谱监测、光合仪、叶绿素仪数据采集等“天空地一体化”技术,实时分析麦田生长状态,精准识别高风险田块,制定个性化植保方案。在辽宁营口站前区的5万亩水稻集中种植区,多台插秧机正在田中穿梭,其中有近半的设备采用了无人驾驶插秧机。“农专家”进村下田,“铁牛”加速奔跑,科技服务全覆盖,广袤田野唱响丰收赞歌。

全程机械化体系筑牢稳产根基。重庆潼南推广的小麦早熟品种与智能收割机协同作业模式,使土地利用率提升15%,亩均收益突破3000元。云南陆良应用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集成振动筛分与智能分选技术,商品薯率提高至95%以上。辽宁营口示范的智能插秧机集群,可同步完成侧深施肥与水稻栽插,每亩节肥20公斤。“三夏”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抓好“三夏”生产对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机械化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通过精准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

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将广袤田野编织成智慧丰收的锦绣画卷。从北斗导航勾勒的田间轨迹,到大数据平台绘制的农事图谱;从无人机巡航的蔚蓝天空,到物联网监测的沃野千里,科技力量已渗透农业生产每个细胞,中国农业正以“三夏”为帛、科技为线,编织端牢中国饭碗的锦绣画卷。(文:金语 图:朱文静)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