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雷达跟踪正常”背后,一股“年轻力量”在默默坚守


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到火箭发射,从海基船载测量到西北外场保障,一群年轻人扎根国防科技一线,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用青春与智慧为我国雷达事业和航天、国防任务保驾护航——他们,就是中国电科十四所雷达测量团队的“小伙伴”们,“国之重器”背后的年轻力量。


雷达测量团队工作中


在广袤的西北外场,雷达测量团队孙名厚与他的伙伴们常年驻守,如同大地的守望者,为每一次火箭腾空编织无形的安全网。自2016年投身于此,他肩挑重任:从精密的任务规划,到毫厘不差的探测测量,再到火箭从点火到飞向苍穹的全弧段保障。每一次任务,都是一场不容有失的精密考验——优化调试设备,紧盯发射段、上升段的外弹道轨迹,必须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每次任务前数日,他便率领团队进驻现场,如同最敏锐的医生,日夜监测设备“健康”;发射窗口开启前数小时,机器的轰鸣提前奏响序曲,反复检视只为最佳状态。 “我们就像是牵住风筝的线,能牢牢锁定火箭每一寸飞越的轨迹。”犹记首次参与国家重大返回任务,当“跟踪正常”的指令一次次沉稳上报,直至任务圆满的捷报传来,全场沸腾的欢呼声浪中,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守护的力量,重若千钧!

周明阳与雷达事业的缘分,始于2015年的阅兵盛典。当时,目睹尖端设备驶过天安门广场的震撼,让从事信号处理研究的他坚定了方向:“要把所学融入国家重大需求”。博士毕业后,周明阳加入中国电科十四所,他深耕精密测量雷达领域,参与了神舟飞船返回、星链目标探测等重大任务。“黑障区目标探测”这一世界级难题,曾是他和团队面临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团队立下军令状,要在数月后的神舟飞船返回任务前突破技术瓶颈。那段时间,他们夜以继日钻研理论、优化算法,分析海量历史数据,最终成功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让雷达在黑障区也能精准锁定目标。“每次听到‘跟踪正常’的通报,看到装备圆满完成任务,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他说,未来团队将推动人工智能与雷达系统深度融合,让装备更智能、更精准。


中国电科十四所外景


团队成员金翔的选择,源于一份炽热的赤子情怀——献身国防。博士毕业后,他毅然加入中国电科十四所,投身雷达总体设计工作。在某项新体制雷达的研制中,一道难关横亘眼前:某设备必须工作在零下200多摄氏度以下的机载超低温环境中,常规制冷方案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外场试验更是对意志的考验,探测目标常在凌晨出没,团队需要随时待命,枕戈待旦。在某雷达的研制过程中,在历经两个多月不分昼夜的调试后, 当清晰的目标回波信号终于在屏幕上跃动的那一刻,那份难以言喻的激动,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雷达是国防的‘千里眼’,”金翔动情地说,“能将自己的名字烙印在国家雷达装备研制的征途上,是我此生无上的光荣,更是沉甸甸的使命。”


雷达测量团队四位成员


而雷达测量团队成员王艺林的故事更是无数坚守者的缩影。31岁的他从事测控雷达软件总体和数据处理工作,从小对国防军事的兴趣,让他在高考时果断选择国防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投身中国电科十四所,只为实现“为国家载人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的夙愿。

海基船载动平台雷达测量精度的攻关是他面临的重大挑战,船摇、海况等因素会恶化测量精度,需高精度补偿才能达标,而出海环境的封闭恶劣、船移规律不明等,更让任务难上加难。“那段时间里,我和团队成员适应生理不适,向老前辈请教经验,分析海量跟踪数据,逐一击破关键环节,最终让测量精度达到指标要求。”王艺林清晰地记得,在随船出海的日子里,封闭的环境、摇晃的船舱是常态,有时浪头能拍起几米高,连厨师都难以忍受,但任务面前,没人退缩。当看到显控台上完整的目标跟踪弧段时,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中国电科十四所工作人员


在这支团队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他们中,有人为了设备调试在西北外场通宵达旦,有人为了跟踪数据在海上漂泊数月,有人为了技术突破在实验室熬过无数深夜……他们深知,雷达性能的每一点提升,都关系着国家国防安全与航天任务的成败;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都是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最好践行。

“把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这是雷达测量团队成员的共同信念。从抗战年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新时代的“科技强国、国防固防”代代相传。如今,这支雷达测量团队正以“看得更清、瞄得更远、盯得更准”为目标,在国防科技的战场上续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篇章,为铸造新时代的钢铁长城贡献着青春力量。

剪辑:王子杰

拍摄:邓宇轩 王子杰

文案:吴盈青 徐亦丹

采写:张宣

出镜:董双

检校:韦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