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建设首批试点——大纵湖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生物多样性展示馆展陈、物种保护小区等四项重点工程均已完成90%,预计9月份正式完工。经过三年系统性修复,湖区水生植被覆盖率达95%,鸟类栖息成群,已成为长三角生态修复的典型。这正是盐都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优先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长期以来,素有“苏北里下河鱼米之乡”美誉的盐都区,始终将生态作为发展的“根”与“魂”,以生态为基、以绿色为脉,在守护水清岸绿的生态屏障、激活低碳高效的绿色动能、传递惠及民生的发展红利道路上笃定前行,成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用行动书写“生态美”与“产业兴”同频共振的生动“答卷”。
久久为功
修复生态筑牢发展根基
暑气未消的八月,大纵湖湖区碧波荡漾、岸绿景明,成群飞鸟不时掠过湖面、停落岸畔,生态修复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愈发鲜明。作为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湖泊,这里曾因围网养殖陷入生态困境。盐都区果断取舍,推进“退渔还湖”“湿地修复”“引江入湖”“污水处理”四大保护工程,退出养殖水面1.8万多亩,让大纵湖重焕“蓝天白云枕清波嘉木鸣禽绕绿洲”的生机。
同样蝶变的还有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盐都区沿河岸打造集健身绿道、水上观光、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廊道,构建“游览线路+服务驿站+核心景点+乡村田园”体系,让河畔美景从“一季绚烂”变为“四季常新”。今年,蟒蛇河成为盐城市首个省级美丽河湖,而盐都也先后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色转型
新兴产业激活发展引擎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盐城融和智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电芯,数字化大屏实时跳动生产数据,高效智能的场景彰显着盐都绿色产业的硬核实力。该项目也为全市新能源产业链延伸注入新动能。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江苏远航锦锂324安时动力电池实现量产,5GWH项目2025年预计产值达10亿元;盐城科奥机械粉末渗锌工艺应用于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海上光伏项目,开创海洋环境应用先河。与此同时,盐都扎实推进“2+3”零碳产业园建设,高效运营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上海环交所盐城分中心等项目落户,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
生态惠民
共享红利擦亮民生底色
盐都区以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为契机,不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便是一个生动样本——它不仅被誉为“最美铁三赛道”,更有力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蓬勃发展,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毗邻廊道的江苏田盛源生态农场,创新推行“稻蛙共生”“水蛭-葡萄立体种养”等生态农业模式,年纯收益超500万元,带动4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实现年增收40多万元。
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多群众享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盐都区以秦南镇依托S125水乡风光片区和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两大轴线,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房改善、农村户厕改造、土地整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成为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
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转型
从文旅融合到民生共享
“水韵古邑”盐都正以生态为笔、创新为墨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书写着“高新盐都”更加绚丽的绿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