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江苏,在江河湖海、田野阡陌、工厂城市间,以镜头为笔,以青春作画,勾勒出一帧帧家国同频的时代画卷。
青春这个词并不新鲜,回望近代百年征程,青春始终是驱动时代向前的磅礴动能。从五四运动中振臂高呼的青年学子,到新时代里扎根基层的社区干部;从戈壁滩上隐姓埋名的科研尖兵,到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一代代中国青年以“火”为魂,点燃理想、照亮征程,在民族复兴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足印。他们以“星火”聚光、以“烈火”攻坚、以“文火”坚守,在强国建设的道路上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青春当有“星火”之微,以点点微光汇聚时代星河。“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一份平凡的坚守,都是点亮时代的微光。在浙江安吉的白茶山上,“95后”返乡青年用直播镜头带火乡村特产,让大山里的茶香飘向全国;在云南怒江的悬崖村,青年教师背着课本攀爬钢梯,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在上海陆家嘴的写字楼里,青年程序员熬夜优化代码,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如同散落人间的星火,却在各自领域释放着温暖与力量。当千万点星火汇聚,便形成了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璀璨星河,让青春的光芒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愈发耀眼。
青春当有“烈火”之勇,以炽热锋芒突破时代难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面对风险挑战,青春当有敢于“啃硬骨头”的闯劲与拼劲。在芯片研发的实验室里,诸多青年科研团队日夜攻关,不断攻破长期被西方垄断的核心关键技术,让智能“中国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粤港澳大桥的建设工地上,青年工程师创新采用“桥岛隧”集群方案,攻克深埋沉管隧道等世界级难题;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70%的成员为35周岁以下青年,他们攻克月背采样技术难关,成功实现月背着陆并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完成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这些奋斗场景中,青春的“烈火”正以无畏的姿态突破重重阻碍,在“卡脖子”技术攻关、重大工程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绽放光芒,让时代难题在青春的炽热锋芒下迎刃而解。
青春当有“文火”之恒,以长久坚守书写时代答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伟大事业的实现,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坚守。在塞罕坝的林场里,三代青年接力种树,用60年时间让荒漠变成绿洲,创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的生态奇迹;在敦煌莫高窟,青年文物修复师“择一事、终一生”,用棉签细细擦拭壁画,让千年文物在指尖焕发生机;在河北雄安新区,一支以“90后”为主的青年建设者队伍扎根一线,昼夜奋战,从一张蓝图到一座新城拔地而起,用实干与坚守让华彩青春在未来之城绽放……这些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水滴石穿的恒心。青春的“文火”,在年复一年的坚持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理想的蓝图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逐渐变为现实,书写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时代答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从“星火”聚光到“烈火”攻坚,再到“文火”坚守,青春的每一种姿态,都是对时代使命的生动回应。当更多青年以“火”为魂,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便会形成推动时代向前的磅礴力量。相信在未来的征程上,青春的“三火”必将继续照亮山河,让更多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时代新篇章。(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