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识别准确率超90%!南信气象数据研究院助力电力水利开启“智慧巡检”新模式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一架无人机缓缓从河岸边的自动机舱升起,根据设定好的飞行方案,自主巡检、返航、降落,完成飞行巡检任务。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画面,而是日常河道巡检的真实场景。研发这套无人机智能巡检应用系统的公司正是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今年新引进的企业南信气象数据研究院。

△建设河湖岸线无人机监测综合平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资源优势,南信气象数据研究院将技术转化落地,其开发的智能系统已在江苏省内电力、环保、水利等16个场景投入使用。

“空中巡检员”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河湖管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面向传统河湖岸线监管存在问题发现不及时、监管自动化水平低等现状,该系统结合无人机、遥感监测、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智能自动识别、预判预警关键技术,实现了河湖水域岸线实时、自动、常态化的综合巡查和全局监管。

巡检过程中拍摄的图片通过4G/5G网络实时传送至后台服务器,再自动命名归类后发送至AI处理平台进行故障检测,并将结果反馈至中心站。

河湖岸线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平台

相比传统人工巡河,无人机河道巡检展现了显著优势。“以往人工巡河,一名工作人员一天最多只能完成2—3公里河道的巡查,而且很多河道边坡陡峭、植被茂密,存在大量视觉盲区。现在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20公里以上的河道巡查,效率提升了近10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鲍艳松告诉记者。

为研制这套智能识别模型,近年来南信气象数据研究院投入20台单兵无人机和机库型无人机,开展电力、水利、市政多场景无人机图像收集。当前已飞行架次超2900次,采集视频数据450G,高清图片超8.7万张。目前,模型能成功识别房屋、道路桥梁、光伏、圈圩等典型目标,准确率均超过90%,尤其在光伏的识别上,准确率超过98%。

河湖无人机定点分层取水系统

鲍艳松向记者介绍,团队的技术实力源于南京高校创新资源的深度整合——他们集结了南京五所高校的尖端技术力量,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算法优势、河海大学在遥感监测方面的技术积淀,形成了覆盖多学科的核心研发团队。“南京高校的科研底蕴深厚,研发能力突出,这为我们整合优质技术资源、组建专业团队提供了很大便利。”

谈及技术转化的初衷,鲍艳松提到:“无人机+AI+遥感相关研究具有很强的技术转化潜力,相关研究只有真正落地应用,服务于行业实际需求、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才能释放出更大的价值。”正是基于这一理念,2018年他牵头启动创业,推动团队的技术成果从科研端走向产业端,切实解决实际场景中的治理难题。“今后,我们还将搭建更多‘AI+无人机’深度应用场景,开发定制化的产品,围绕电力、交通、环保等,提供更多服务,当好‘空中助手’,成为‘智慧伙伴’。”鲍艳松说。

大气污染无人机监测分析预警系统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盘城街道将持续服务好辖区企业,种好营商环境“梧桐树”,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盘城,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采访对象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