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乃亮
近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免税店政策的优化与扩容,恰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消费复苏的田野,关乎民生冷暖与经济脉动。
长期以来,免税店在消费者心目中总是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它既是高品质商品的聚集地,又因限于特定区域和人群而略显距离感。细察此番政策“放大招”,恰是要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其精髓可概括为“三重境界”:一重“扩容”,二重“降本”,三重“融合”,更是在便利性、普惠性、体验感上做足了文章。
政策“扩容”,“扩”的是消费场景与供给内涵。不仅是地理范围的扩展,将更多城市、口岸纳入免税生态圈;更是商品品类的丰富,从传统的化妆品、烟酒,向电子产品、国潮精品、高端农副产品等多元化领域延伸,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政策上鼓励将免税店布局延伸至更多核心商业区、交通枢纽,让更多优质国货、地方特色产品通过免税渠道走向市场。未来消费者在免税店看到的不仅是国际大牌,还会有彰显文化自信的“中国智造”,实现“全球好物”与“国货精品”的同台共舞。
政策“降本”,“降”的是消费门槛与交易成本。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购买限额,降低购买门槛,简化退税流程,探索“即购即提”等便利模式。让消费者既能“买得尽兴”,又能“买得便捷”,切实减轻购物负担,提升消费的“性价比”与“愉悦感”。这些举措旨在打破消费壁垒,让免税购物从“小众特权”走向“大众福利”,同时民众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到国内外优质商品,实质上也是国民收入的一种“隐性增长”。这既是经济账,更是民生账,体现了政策设计让利于民、藏富于民的深切考量。
政策“融合”,“融”的是线上线下与新业态。数字时代的免税购物,不再局限于实体门店。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免税新零售”模式,让消费者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免税优惠;推动“免税+文旅”、“免税+会展”等跨界联动,形成消费生态的乘数效应。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融合的关键在于打通“内需拉动”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通过免税政策释放消费潜能,能够直接刺激商业活力,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促进就业与收入增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期待通过免税店政策“放大招”,能以更开放的胸襟、更便捷的流程、更丰富的供给,点燃大众的消费热情,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畅享“买全球”的乐趣,也能让“中国智造”通过这一窗口走向世界。这缕提振消费的“政策暖风”,必将吹皱一池春水,为我国经济的澎湃浪潮注入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