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江苏海安:传承千年文化基因,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海安作家何平的作品《批评的返场》荣获文学理论评论奖,这是继夏坚勇、吴义勤之后,涌现出的第三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海安籍作家。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赵雨 记者 花宇)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海安作家何平的作品《批评的返场》荣获文学理论评论奖,这是继夏坚勇、吴义勤之后,涌现出的第三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海安籍作家。


“在海安热爱写作的人很多,文学渗透海安人的日常。”这是何平对海安的印象。这座滨江临海的小城,以积淀五千年的厚重文脉,激荡出丰富多彩的华彩乐章。数千年来,粮丰盐富的漕运文化、贤人辈出的名人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魅力的里下河文化、内涵厚重的红色文化,在海安交汇相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海安这片丰腴灵秀的水土,孕育了一代代风华盖世的文人,也让这文化基因血脉相传。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魏建功著作等身,享有“新华字典之父”美誉。历史学家韩国磐一生著书20余部,论文130余篇,史学界赞称“一代史学宗师”。近年来,海安先后涌现出夏坚勇、汪政、吴义勤、陈歆耕、刘旭东、丁捷、徐循华、陈驰、王勇等数十位知名作家,诞生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等优秀文学作品。正是这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汇聚成了海安文化的根和脉。


2021年10月,在海安召开的文化发展大会上,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郑重接过“中国文学之乡”授牌,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中国文学之乡”荣誉称号的城市。


文化是塑造社会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何继承和发扬好这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海安下足了功夫。近年来,海安持续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海安博物馆、青墩遗址博物馆等12家场馆,投资0.8亿元,建成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图书馆投入使用,投资5.72亿元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同时,建成多个24小时城市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形成“10分钟文化生活圈”,打通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海安设立2亿元文化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文化事业专项资金,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策应文化强市建设,奏响文化发展最强音,海安通过策划不同主题,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分类部署开展文学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络活动。在乡村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制度化推进每月25日“农民读书日”,开展脱贫“立志”“培智”活动2000余场,并进行各种技能、科技培训,助力脱贫攻坚造血工程。在学校开展“我与作家零距离”活动共75场次,举办“相约经典 传承文明”等系列活动,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巡回指导26场次,受益学生达1.9万人次。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8月30日,海安举办“文学之乡”海安文学主题日活动。作家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小说家李宏伟等以评稿、讲座结合的方式,为全市20余名文学骨干开展了面对面的辅导培训。各路文学“大咖”与海安市作家协会的会员们一起共燃文学创作激情、共享诗歌盛宴、共谋文化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与灵魂。海安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记载着璀璨瑰丽的华章典故,涵养了先辈们追江赶海的豪迈胸襟,铸就了海安这座城市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和重工厚商、尊贤尚功的文化特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劲引擎。”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表示,海安将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深化“中国文学之乡”创建成效,全力争创“中国楹联之乡”,全面完成省“十四五”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指标,为打造“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