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盐城:融入“双循环”,拥抱对外开放新机遇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盐轩)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盐城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坚持“面朝大海向未来,绿色转型作典范”,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再上新台阶,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期间,盐城开放型经济更加注重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呈现出量稳质升的发展局面。

——稳外贸稳外资成效显著。全市货物贸易总额从2016年79.5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119.4亿美元,增长50.2%,年均增长8%,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77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48家,实际使用外资从2016年7.1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10.1亿美元,增长42.3%,年均增长5%,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3.4亿美元。累计新增境外投资项目72个,中方协议额17.8亿美元,较“十二五”期间同比增长74%。

——消费市场提档升级。社零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6年1630.9亿元提高到2020年2216.1亿元,年均增长8%。消费对盐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持续上升。

——交流合作平台不断丰富。每年举办“5·18”重大经贸活动”,成功举办江苏—韩国企业家合作交流会,连续举办两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做好三届进口博览会盐城交易分团组织参展工作,意向贸易成交额逐年增长。

——园区主阵地作用加强。全市建成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各1家,新增5家省级开发区(高新区),累计达13家。中韩(盐城)产业园获批设立,加快推动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中韩合作,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127项。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韩(盐城)产业园获批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盐城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提高开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升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为主线,以完善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充分发挥中韩(盐城)产业园、中国(盐城)跨境电商综试区、盐城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作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奋力实现盐城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加快构建中日韩经济小循环



沿黄海城市带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开放前沿,是构建中日韩“小循环”的关键板块。盐城作为长三角地区韩资企业最集聚的城市,对外开放合作的主要方向就是韩国,过去与韩国联系紧密的优势,现在变成了打开国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

加快推进沿海开放发展。系统谋划沿海板块发展整体布局,以盐城港“一港四区”并联开放,向海而兴,科学布局沿海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空间,努力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带、滨海特色城镇带和美丽生态风光带。滨海、响水两县和滨海港工业园区坚持两港两城双向发力,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建设跨区域联动发展的新功能区,为承载重特大项目提供有力支撑。东台、大丰围绕千亿目标,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打响接轨上海的品牌,真正当好全市的排头兵、领头羊。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上海等地的经济辐射,承接其产业转移和技术、资本输出,争取其支柱产业向盐城延伸。深度对接长三角GDP超万亿城市,认真研究杭州数字经济、宁波航运贸易、苏州外向型工业、无锡智能制造、南京芯片产业裂变路径,为跨省市产业布局和区域融合发展、错位发展探索新模式。充分发挥“上海全球招商中心”的作用,统筹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力争引资引智实现双突破。切实用好进博会、上交会、华交会、品博会等高端博览会的溢出效应。推动政务、商务、市场等方面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依托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飞地”资源,全面深化长三角各类园区合作共建,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推动“飞地经济”发展。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具有配套基础的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大项目,推动与长三角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最具规模的承接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

高标准推动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按照全产业链、全市域、全方位对韩合作定位,推进产城融合核心区和临港产业配套区协调联动、市域内各重要载体互动发展。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产业,以及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与现代、SK、LG 等韩国前十强企业集团战略合作实现重大突破。依托韩日全货机业务,加快建设中韩区域性航空物流集散枢纽,打造中日韩跨境贸易集散中心。以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区为载体,进一步拓宽对日合作空间,聚焦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智能终端等日本优势产业,加快招引日本东京电子、罗姆半导体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投资落户,提升盐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外资外贸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增强利用外资质效。围绕“强核、补链、延链”,进一步梳理产业链图谱和关键环节清单,强化产业链招商和要素集聚,打造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集群;瞄准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持续开展大力度、高频次投资促进活动,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钢铁四大主导产业,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招引更多科技前沿、引领未来的产业项目。支持外资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产业布局,鼓励外商投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外资总部经济,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设立外资总部经济和功能性机构。

提升对外贸易水平。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增强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和供给能力。高水平建设中国(盐城)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形成“1+4+N”整体布局。推动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支持企业利用线上展会、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推介、在线洽谈和线上签约等。推进展会模式创新,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会展经济、数字经济、旅游经济。充分发挥进博会、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溢出效应,加快优质消费品进口,以高质量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拓展外经合作领域。抢抓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加大对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力度,积极寻求新能源、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领域合作。以德龙镍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尼投资镍铁合金项目为基础,积极争创境外合作园区,鼓励有条件、有意愿企业“抱团”走出去发展,落户园区、共建园区。加强境外投资国政策研究和风险研判,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


培育内需市场融入国内大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内需,繁荣国内经济。

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网点。科学修编商业网点规划,植入“最盐城”元素,积极推进国际知名品牌入驻,着力打造新的现代化城市标志区域。加快提升聚龙湖、建军路、城东宝龙等商圈和欧风花街、新弄里、盐镇水街等特色街区,积极引进国际大牌、全国名品、苏北首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数字赋能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实体零售龙头企业与有实力的线上企业合作,整合数据资源和市场资源,大力发展精准营销、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在线支付、快速配送等融合发展模式。支持电商企业通过新建、收购、合作等途径布局线下实体店,推动线下体验功能建设,培育消费者全时空消费需求。开展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推动实体商业运用5G等信息技术。

消费激发中心城市活力。以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导向,以“培育新业态消费、挖掘传统消费、优化服务型消费、支持农村消费”为行动主线,以“品质生活·苏新消费”为活动平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探索发展“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新模式,精心培育“云购物”“云直播”“云体验”等新场景,不断释放社会消费潜能。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