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7日电(石毅)“现在办点事情,比以前方便多了。”“小区里绿化了,还有了健身器材。”“不用去城里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着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百姓的烦心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小区旧貌换新颜 “换”出居民幸福感
新设置的垃圾分类区域干净整洁,车辆停放在统一的划线里,公共绿化带里不同色系的花木清新怡人,几位老人正悠闲地散步——走进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科苑佳园小区,和谐宜居的画面,很难让人想象这里曾是道路坑洼、线缆杂乱、公共设施不完善、居民杂物乱堆放的老旧小区。
“改造之后,像住进了一个新小区!”小区住户李女士这样说。
经过改造后的玉泉区科苑佳园小区干净整洁。新华网 石毅 摄
舒适宜居的环境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房子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老城区,不少小区已经步入老旧小区行列,科苑佳园小区已建成20多年,居民希望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玉泉区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类改造内容因地制宜确了定改造清单。改造前,设计单位深入小区,通过走访居民、社区干部等征求改造方案与具体内容,充分吸纳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80岁的熊念曾见证了科苑佳园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小区道路平坦了,停车规范了,绿化也有了,路灯也亮了,住在这里心里也敞亮了。”
“小区改造为旧楼加装了电梯,我奶奶出行方便多了。”马万里是一位“90后”业主,他切身感受到了老旧小区改造给家人带来的便利。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今年33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便民服务再提质 群众办事更便捷
“很方便了,再不需要带很多附加材料。”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务服务大厅,前来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的商户田亚楠认为,现在办证效率提高了。
走进赛罕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温馨的气氛扑面而来:宽敞的大厅整洁明亮、自助服务系统简单方便、工作人员耐心细致……
市民在赛罕区政务服务大厅“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进行证件照片自助拍照。新华网 石毅 摄
今年以来,赛罕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深化“一窗”改革举措,设置了综合受理窗口,市民可根据综合窗口受理事项清单一次提交材料,由工作人员后台分件办理,办理完成后由综合受理出证窗口出具相关证照,避免了群众在各窗口多次跑腿。
同时,赛罕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设置了“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市民可以自助办理增值税发票代开、个人社保缴纳、出入境签证等事项,实现了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孩子户口本丢了,只要给窗口工作人员提供给户主身份证号码就可以了。”在赛罕区公安分局巧报派出,市民郭富桃给儿子补办户口本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她原本认为会很耗时,还请了半天假。
市民前往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巧报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区”办理业务。新华网 石毅 摄
“以前,辖区居民办理护照需要去出入境管理局,更换驾驶证需要去车辆管理所,现在来派出所窗口或自助机都可办理。”巧报派出所所长范俊博说,为了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办证难、多头跑、重复跑”等急难愁盼问题,巧报派出所将公安行政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今年9月初,巧报派出所将户政、治安、交管、出入境等窗口业务整合,形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区”,可满足市民办理身份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以及驾驶证申领、换证等需求,实现了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重点聚焦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以实际行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地区、单位围绕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积极创新、提升服务方式,线上线下两端发力,使得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明显提升。
电商引领向前走 曙光村里有“曙光”
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道路,一座座整洁美丽的院落……作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曙光村不仅村容整洁,村风文明,而且紧扣现代产业步伐。
每天上午九点,村民李志英都会准时到正北方云仓开始一天的工作。近年来,赛罕区抓牢党建引领“牛鼻子”,探索“党建+电商”模式,结合周边村生态产业优势,扶持返乡创业青年成立“正北方云仓”电商平台,几年时间里,电商业务迅猛发展。
在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正北方云仓”电商平台打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分货装箱。新华网 石毅 摄
赛罕区金河镇党委整合了各方资源,牵头成立了由赛罕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工信局、曙光村、正北方云仓电商平台等10家党组织联建共建的金河镇党建引领电商产业发展共同体。“一联多”的共同体,把政府部门、电商平台、农业合作社以及众多金河镇农户串联起来。
“在共同体中,组织部解读政策、引进人才,工信局提供政务服务,农户和合作社提供产品。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问题共解,实现了效率最大化。”赛罕区金河镇党委组织委员杨文平说。
在共同体的党建引领下,当地产品经由电商平台销售至全国,带动曙光村及周边各村村民60余人就业,每人每月可拿到3000至5000元不等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