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江苏省文旅厅正式公布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南京3地入选,分别为玄武区、秦淮区及鼓楼区石城虎踞文旅休闲区。文化与旅游产业打通“融”字拳,传统老城也迈出城市有机更新、业态拔节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
创树品牌,彰显“一城山水”
“我是特地从高淳赶过来的,准备今晚就在附近住一晚。”12月19日晚,记者来到玄武区1913街区的国民小剧场,遇见了正准备入场的市民崔皓。身为话剧“铁粉”,在新剧目上映后,他迫不及待前来观看。
国民小剧场品牌运营总监黄圆圆介绍,11月底,“长江路话剧节”正式启动,截至12月19日,剧场共上映演出场次15场,包括喜剧、相声等。就在12月18日,由剧场孵化的话剧《他们都是杀马特》首演,上座率达上限。
大学生话剧传承雨花英烈精神 12月15日,由玄武区联合南艺出品的原创话剧《似是故人来》在国民小剧场首演。该剧围绕雨花英烈丁香与其配偶阿乐的故事,让年轻学生们走近历史,感悟并传承雨花英烈精神。通讯员 玄萱 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摄
“从2017年开放至今,小剧场承办演出活动超500场,观影观众达8万人次,累计近4万粉丝群。”黄园园说。小剧场已打造为玄武一张“文化名片”,而小剧场所在的南京市长江路文旅集聚区,也于今年获批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南京市玄武区文旅局副局长唐思恩介绍,玄武高起点谋划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四区同创”总框架下,编制了《关于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消费,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品牌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
深耕文化,打造文旅融合空间
凤冠霞帔、红衣作嫁,六艘画舫组成的迎亲船队,经半青桥,过平江桥、文源桥,一路上吹唢呐敲锣鼓,喜气洋洋…… 南京市夫子庙景区上演了沉浸式水上婚礼,幸运的游客还能接到新人抛来的喜糖。“我和老公对传统文化都比较感兴趣,决定办一个传统的婚礼仪式。”新娘郑晓翾说,这次的水上婚礼也让她实际走进了传统文化。
夫子庙文旅集团运营部部长田树鹏介绍,水上婚礼在保留传统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增加了当代潮流元素,贴近年轻群体的时尚喜好。通过旅游的形式传播文化,既符合秦淮河的特点,也能满足市民游客消费升级的需求。
“我们将秦淮作为一个大IP塑造,深耕文化品牌,推动秦淮灯会、秦淮画舫等传统品牌‘老酒新酿’,秦淮礼物、秦淮有戏等“新锐网红”流量变现。”南京市秦淮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城景一体、文旅融合’的理念,秦淮还建设了科博馆、小西湖等一批文旅融合精品项目,形成了城南街巷游等文化旅游精品游线。
非遗进景区暨“秦淮之夏”社区文化艺术节非遗专场演出在老门东举行,秦淮区的少年们带来南京白局、戏歌、少儿京剧等节目,充满魅力的非遗展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不仅建设地标项目,打造拳头产品,秦淮区还坚持旅游景区、历史街区、产业园区“三区协同”,打造文旅融合复合空间。在夫子庙、老门东等旅游景区中植入书店、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业态;在1865园区、老门东等产业园区、历史街区举办非遗展演、时尚秀场等活动。
文旅产业成老城突围“新路”
记者发现,南京主城不少老城区将文旅产业育塑作为破题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立足山水城林自然优势,玄武对标打造文旅地标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市第一;基于秦淮河千年文脉遗存,南京市秦淮将文旅产业列入主导产业,囊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南京市鼓楼区也明确了以文化旅游等为主导的“三主四特”产业发展思路。
在仲量联行战略顾问王萌看来,在当下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区别于传统封闭式消费场所,紫金山、玄武湖、夫子庙、老门东等开放式场所的开拓走红,为多元消费场景落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以‘四区同创’为抓手,玄武还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引领度、产品供给度、载体集聚度。”南京市玄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玄武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3%,旅游业总收入超290亿元,文旅产业成为全区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文旅消费对全区经济发展贡献度大幅提升,将玄武建设为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美誉度高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下一步,秦淮将争创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南京市秦淮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将以“城市记忆”环线联动新街口、夫子庙、中华门、熙南里等多个片区,让秦淮文化可感知、可触摸、更立体。
通讯员 韩会贤 卫莉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露洁 田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