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天高云淡,浩淼的太湖碧波荡漾。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吴溇村,59岁的宋彩生头戴草帽,肤色黝黑,正精心地打捞着湖面漂浮的垃圾和水草。
“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现在村里安排我呵护好她。”宋彩生简短而深情的一句话,道出了“太湖美容师”的自豪。很难想象,曾经他是一名逾40年“渔龄”的地道太湖渔民。
2021年,吴江区七都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退捕渔民就业,在吴溇村委的推荐下,宋彩生成功应聘,负责运营的保洁公司向他承诺,全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这样一来,宋彩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并且能缴纳社保,退休也有了保障。
在吴江阿四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螃蟹养殖基地,七都镇庙港社区退捕渔民奚春明正忙碌着和伙伴们一起,娴熟地将一只只捆扎好的大闸蟹装箱,准备发往各地。
2020年长江流域渔民全部退捕,只有初中学历、世代渔民的奚春明不知所措,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到自己的饭碗丢了。”幸运的是,七都镇人社服务中心与村协理员积极联系,推荐奚春明进入了吴江阿四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负责螃蟹养殖基地的全面管理。凭借之前积累的过硬养殖技术,短短两年,奚春明将养殖基地管理得井井有条,不仅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自己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奚兴根是吴江阿四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的老板,也是七都镇庙港社区的退捕渔民。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目前在浦江源生态养殖基地水产园区承包370多亩水面,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2020年开始在同里镇又新增养殖面积2000亩,成功带动退捕渔民就业50余人。他创建的“阿四牌太湖蟹”品牌荣获“中国十大名蟹”美誉,公司获评“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家住七都镇吴溇村的薛建法也是退捕渔民,且是养殖太湖蟹的老法师。面对退捕、太湖围网拆除后失业的困境,他参加了吴江区人社局、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的退捕渔民创业就业训练营,训练中备受启发——让养殖大闸蟹的技术“走出去”。
于是,薛建法成立了水产经营公司,与贵州省毕节市的一位朋友技术合作大闸蟹养殖项目,同时还享受到了人社部门支持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目前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近500亩,出产的大闸蟹品质优秀,经济效益高,在当地广受欢迎。
“现在公司业务从大闸蟹养殖拓展到小龙虾、鱼类养殖,并向餐饮方向延伸,逐渐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增加了就业岗位。”提及不断扩大的创业版图,薛建法的底气更足了。
从“职业渔民”到“职场新人”的不止宋彩生、奚春明、奚兴根、薛建法他们。从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进入10年退捕期,为了确保退捕渔民上岸不失业、生活有奔头,吴江区人社局打响了退捕渔民就业安置集中攻坚战,由就业、创业、培训等部门的骨干组成工作小组,按照“禁捕退捕渔民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100%实现转岗就业”工作目标,举办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落实一批;定制技能培训,扩大就业安置一批;引导企业园区,带动就业消化一批;完善政策保障,支持创业分流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安置一批,促使退捕渔民顺利转产转业。
2021年,吴江区人社局通过电话、短信、走访等形式主动提供创业培训信息,比对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大数据信息库,排摸出符合享受创业政策的退捕渔民,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服务,开启绿色通道主动对接,积极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做到政策能享尽享,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退捕至今,吴江共向退捕渔民发放创业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开业补贴、富民担保贷款共计约151.5万元;同时结合“技能帮扶促就业”专项行动,开展常态化劳动者技能培训宣传,选定叉车驾驶、家政服务员、月子保姆、中式烹饪、养老护理员、物业管理员等适合退捕渔民的培训专业。通过考核,退捕渔民可拿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赢得就业的“敲门砖”。
不仅如此,吴江还制订了退捕渔民养老保障方案。该方案以持有渔业“三证合一”证书(渔业捕捞许可、渔业船舶检验、渔业船舶登记)为依据,将在退捕中失去捕捞权,且未享有政策性安置纳入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或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的吴江籍持证渔民,参照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或一次性发放生活补助费。
“我们家几代人都是捉鱼的,现在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今后就不再捉鱼了。但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我按政策参保缴费后,现在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养老金呢!”七都镇渔业村退捕渔民孙老太开心地说。
据统计,吴江退捕渔民涉及5个区镇19个社区(村),退捕渔船1701艘,核定总人数为3266人,其中劳动年龄段内1869人,有劳动能力及就业意愿的1745人已全部转产转业,养老保障应安置参保3102人全部参保,退捕渔民实现社会保障率100%、转产就业率100%。
(吴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