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探索黄河流域“绿”“富”共赢

  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接续落地。如何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黄河流域实现“绿”“富”共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黄河流域实现“绿”“富”共赢意义重大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绿”“富”共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根基。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区域之一。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我国生态状况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根基。

  黄河流域实现“绿”“富”共赢能为流域治理贡献宝贵经验。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推进“绿”“富”共赢上下功夫,既是更好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的现实举措。特别要看到,在推进“绿”“富”共赢的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我国流域治理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黄河流域实现“绿”“富”共赢将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力。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几千年来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也要看到,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且沿黄各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如果我们能以实现“绿”“富”共赢为指引,紧密结合黄河流域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条件,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上中下游各地区合理分工,提升沿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水平,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基础、突出流域高质量发展特色、增强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将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助力。

  “绿”“富”共赢蕴含辩证思维

  更好推动黄河流域实现“绿”“富”共赢,需进一步认识“绿”“富”共赢蕴含的辩证思维。

  统筹保护与发展。生态相对脆弱和发展相对滞后是黄河流域当前存在的短板,也是一对互为因果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若不能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制约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在实践中,需将保护与发展统一到“绿”“富”共赢的协调发展轨道上来。

  把握局部与全局。黄河流域既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黄河流域实现“绿”“富”共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增强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既要将流域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又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生态差异,做到因地制宜;既要重视推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又要突出各地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路子;既要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置于同一个系统中协同推进,又要解决好不同领域的重点问题。

  兼顾当前与长远。实现黄河流域“绿”“富”共赢,是一个需要接续奋斗的历史性任务。必须看到,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发展短板和弱项是多年累积的结果,绝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成功化解的。对此,必须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持续推进。既要抓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又要抓连续性和稳定性;既要只争朝夕、抓紧落实,又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既要承受短期阵痛、谋划长远利益,又要及时止损减亏、增益既得。

  推进“绿”“富”共赢的现实路径

  推动黄河流域“绿”“富”共赢,必须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实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实现“绿”“富”共赢的现实路径。

  一是以“水”保“绿”、以“绿”带“富”。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威胁是洪水。对此,在防范夏季突发洪水的同时,还要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用市场手段倒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作用,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挖掘水资源和水生态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创新治水路径,确保黄河安澜,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根基,把握好治水与致富的关系。

  二是以空间优化推动“绿”“富”均衡。要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进一步优化流域布局。关键是要严守生态红线,科学规划开发,形成生态与发展互补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具体来看,应基于生态承载能力集聚优质要素,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深化优势互补,强化生态功能区和农业主产区对可开发区的生态支撑和生产生活要素支持作用,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维度的耦合发展。同时,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协同,逐渐形成地域分明、特点鲜明、重点突出、责任清晰、有机统一的流域生态保护体系,积极促进生态合作向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延伸。

  三是以产业发展推动“绿”“富”协同。黄河流域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需凸显绿色底色,让生态产业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绿”“富”共赢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做优做强农牧业,构建绿色引领、特色突出、资源互补、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健全的流域农业产业体系,加强流域农业科技合作,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要以产业基础较强的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和基础能力再造;要提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渗透率,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优势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实现“绿”“富”共赢注入动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郝宪印)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