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让好政策细水长流,滋养市场主体“青山常绿”

市场主体是经济增长的微观载体,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保市场主体直接关系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关系稳定经济基本盘。市场主体稳则经济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企业,特别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减负纾困政策。如何让这些好政策细水长流,滋养市场主体“青山常绿”?

对市场主体“放水养鱼”,减税降费力度不减

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量篇幅部署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引发了企业界代表热烈讨论。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这个数字确实震撼了我,也鼓舞和激励我们企业界继续放开手脚去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天工集团党委书记朱小坤坦言,企业正是国家施行减税降费的“受益者”。

朱小坤算了笔账,去年天工用于粉末冶金、工模具钢以及高端刀具等高端制造领域的产品研发费用近3亿元,按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研发费用可以加计100%享受税前抵扣,新增企业所得税优惠约7000万元,研发负担进一步减轻。

“力度不断的减税降费,成为企业稳步向前的坚实后盾。”朱小坤表示,近年来企业“轻装上阵”,创新活力不断被激发。围绕设备升级、系统优化、工艺改进、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方面,天工去年形成了70多项创新成果,创造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全年销售收入再创增幅新高,充分显示减税降费对市场主体“放水养鱼”和激励研发的良性驱动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预计全年退税减税2.5万亿元,能让广大市场主体切实受益,进一步缓解经营压力,增强活力。”全国人大代表、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桂泉表示,依托政府为企业纾困、强化创新等各项政策支持,可以有效推动企业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以减税降费的“减法”换来企业发展的“加法”。

事实上,早在2020年,江苏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出台了“苏政50条”,2021年又出台了“苏政30条”,两个政策措施的出台,对留住市场主体“青山”、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作用。今年2月底,我省再次发布“苏政40条”,从加大财政税费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对重点行业恢复发展的支持、持续优化提升服务等方面,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来自经济一线的代表最知道企业之苦,也最理解转型之难,他们期待纾困助企的好政策能细水长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格外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句话,一是“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另一句是“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她希望,帮扶政策对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的行业予以倾斜,“建议国家出台更多良策,关注实体门店经营的困难,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扶上马再送一程”,生力军要“拼出个春天”

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外市场需求仍然乏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疫情多点散发等形势,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持续增加。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当前遇到的痛点问题?

“中小微企业需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认为,要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率,优先允许中小微企业中的重点行业、科技型企业暂缓税收、社保缴纳,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等,持续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同时,要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力点,聚焦在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上,精准救助、高效帮扶经营暂时困难但社会效益较好的中小微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党委书记陈丽芬说,自己去年有欣慰也有忧虑——作为我省纺织出口龙头企业,阳光集团全年享受各类减税降费优惠近3000万元,在全球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沉浮中,感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坚实护航”,确保了企业研发进度和生产运转。

但企业也面临现实困境——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依然明显,主要在于企业数字化基础能力不足,特别是装备和网络的数字化改造投入较大,龙头企业尚有困难,更别说整条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陈丽芬建议,形成制度性普惠政策,将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建设投入按实际发生额加计75%在税前扣除,以进一步激发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内生动力,精准推动纺织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巍表示,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之一,不仅解企业眼前之困,更利长远,尤其对研发投入大的创新型企业来说,可以说是帮了“关键一把”。

作为一名来自制造业的代表,王巍直言,“减税降费”对他鼓舞巨大,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稳住了,活力迸发了,龙头企业、领军企业能更安心、更放心地承接国家战略科研任务,服务国家创新需求,“发展到这个阶段,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是‘关键珍珠’,有一处卡住,有一家倒下,就可能影响到产业链的贯通,影响到行业的平稳发展。”他希望与更多中小微企业一同奋进,靠过硬技术、过硬产品闯出新路,“拼出个生机盎然的行业春天”。

运用更多“政策杠杆”,撬开企业发展“绊脚石”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加快收紧,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除了愈发细致的减负降税政策,来自企业的代表还有哪些有利于稳市场主体、助企纾困的期待?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润。为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无法通过股权或债权市场吸纳社会资金,适应制造业企业融资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还没发挥,导致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单一狭窄,主要为银行贷款。同时,制造业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如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产负债率高等,投放在制造业的贷款占比不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兰建议,银行、担保公司拓展新型信贷业务种类,积极探索开发针对制造业企业融资特点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同时,适度放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政策,针对通过担保获贷的制造业企业,鼓励银行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代表们表示,还可以通过稳就业来稳市场主体。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留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处处有这样的导向,比如提出,“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同时财税、金融等政策也都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

“这几年,很多企业多遇到招工难、留人难的状况,年轻人不愿进入企业成为技术工人,最难的是中小企业,原因是技术工人福利待遇以及技能提升难。”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全国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承霞在服装企业工作近20年,在她看来,技能等级和职称评定是打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天花板”的重要途径。

“很多企业不具备技能评定资格;一些企业开展的技能评定不规范,社会认可度不高;一些职工评上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但待遇没有随之增长,导致积极性受挫。”李承霞建议,给予中小型民营企业职工技术技能等级评定更多自主权,切实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作用,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技术工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助力企业更高质量发展,需要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亨通集团作为民营企业仍能逆势飞扬,这其中离不开税收等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优良的税收营商环境也是企业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土壤,建议继续聚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慧办税中心,破除行政壁垒、探索跨区协同办税,更好地助推各类市场要素自由流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王梦然 丁茜茜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