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发展格外关心。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谆谆叮嘱、殷殷重托,彰显了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的高瞻远瞩,体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深谋远虑,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总书记一次次告诫振聋发聩,在这次两会上更是强调: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人多地少的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江苏粮食播种面积多年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总产连续八年超过700亿斤,去年达749.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不仅端稳了自身8500多万人的饭碗,而且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当前,越是环境复杂,风险挑战增多,越是要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要坚持更高水平稳产量、稳面积,在“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农业质量、结构、效益等各方面的“进”,为“大国粮仓”更加丰实作出新的贡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更多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吨粮田”,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要集中力量和资源,发挥好科教资源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展现担当作为。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作用,让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助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在端稳饭碗的基础上,要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更高水平统筹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三农”稳,大局才能稳。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扛起稳住农业基本盘的重大政治责任,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进一步保障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