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春耕备耕|“中原粮仓”:水灾大地长出“青色希望”

拔出一棵刚从冬季苏醒的麦苗,杜焕永和农技人员开始轻轻拨弄起来,“1条根,2条根,3条根……”最后数字停在了4个分蘖、6条根。这是农技人员和河南省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焕永在地头查看苗情、春耕备耕的一幕。



2月22日,河南省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张心玲(左)和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焕永在查看苗情。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2021年7月,包括“全国小麦第一县”滑县在内的豫北地区发生严重水灾,一千多万亩农田受灾,冬小麦大面积晚播。作为夏粮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还多的“中原粮仓”,河南自水灾发生之后,便掀起一场夏粮生产“大会战”。如今,河南灾区抢种的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一棵棵顽强的麦苗,在水灾大地上长出一片“青色希望”。

在鹤壁市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记者看到,大量工人和施工机械正在奋力重建去年水毁的农田设施,道路基本畅通,一些防护林也已重新栽上,沟渠内衬硬化施工正在进行。去年灾后一片汪洋的农田,现在放眼望去已是一片绿色。



2月24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内,施工人员正在忙着修复去年水毁的沟渠。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浚县有107万亩耕地,四分之三的农田在2021年水灾中遭灾。据浚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董文全介绍,虽然去年遭遇严重水灾和内涝,大量农田积水,但全县还是抢播下了103万亩小麦,赶上了往年的种植面积。

“虽然目前苗情不及往年,但由于去年加大了播量,亩均群体数并不差,加上底墒充足、去年冬季最低气温偏高,整体苗情好于预期,也为后期促进苗情转化和田间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董文全指着脚下的麦田说。

“今年的每一棵麦苗都来之不易。”滑县小铺乡界河路村位于蓄滞洪区内,至今路边两米多高的树枝上还挂有去年大水之后残留的浮草。在此包地的种粮大户王付强度过了最难熬的一季,“最晚的小麦去年12月份才种上。”为了呵护这些从灾后大地上长出的麦苗,王付强用地膜给300多亩小麦提供了一个“温暖过冬的家”。



2月23日,由于气温回升,河南省滑县小铺乡界河路村的村民正在春管,揭掉部分麦田的地膜。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据统计,滑县2021年麦播面积达到181.2万亩,与往年持平,全县小麦一、二类苗面积已由越冬期的66%提高到了目前的94.9%。苗情迅速转化的背后,100多名基层农技人员针对种粮农户,开展了累计超过万余人次参加的培训和地头指导,发放各类明白纸、技术挂图和台历超过13000份。

新乡市卫辉市在2021年水灾中县城被淹,50多万亩耕地中43万亩受灾。经过秋冬季的奋战和春管,目前,卫辉市小麦虽然一类苗面积低于往年,但一、二类苗总面积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2月25日,这是无人机拍摄的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后河镇刘庄村的麦田浇水场景。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摄。

2021年,卫辉市上乐村镇上乐二村全村耕地被淹。60岁的杜运利5年前流转的近20亩土地也未能幸免。排涝、晾晒土地、抢种、施肥、春管……从去年秋季一直忙活到今年春天的杜运利,在展望自己家夏粮收成时说:“虽然去年种晚了,但现在麦苗长势不错,如果天帮忙,我们再加把劲儿,今年每亩还能打个千把斤。”

中原水灾大地上返青的麦苗让许多农户看到了“青色的希望”。随着气温回升,豫北的麦田里不时能看到劳作的农民,一幅“人勤春来早”的春耕图徐徐展开。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