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日前,《江苏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方案》聚焦哪些重点?将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解决“四难”问题,突出江苏特色
江苏是长江经济带中水网密度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不仅是长江下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地区,而且辐射和带动中上游经济社会发展,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近年来省内相关地方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有力引领江苏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集聚“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动能。
据悉,《方案》起草过程中,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正确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系统性考虑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绿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关联工作,在国家《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大框架下,将重点任务逐一细化分解,并逐项明确了责任分工。涉及近10个部门、20余项创新探索、具有综合改革性质的工作任务,大力推动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的有效形成。此外,结合江苏资源禀赋实际,统筹考虑沿江、沿海、沿河、沿湖重点区域和重点功能区分布,提出具有江苏特色的工作内容和先行先试安排,总结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做好六方面工作
《方案》强化省级部门统筹协作、有关地方先行先试两个层面的同步推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体系,明确具体落实举措。
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摸清基数底数。包括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监测。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推进价值核算应用。包括建立价值评价机制、开展价值核算、推进核算结果广泛应用。
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丰富价值实现路径。包括明确经营开发导向、提升物质供给能力、提升调节服务功能、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促进价值增值、推进供需精准对接、推进权益交易。
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损害赔偿制度。包括完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包括建立考核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包括加强组织领导、试点示范、智力支持、舆论引导、督促落实。
鼓励先行先试、引领带动
聚焦当前阶段重点任务,要积极稳妥推进先行先试,围绕“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重难点问题有效解决,更大力度创新探索、取得突破,推动各项机制得到有效落地试验,引领带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加强统筹推进。深化强化自主研究创新,研究制定一批原创性、开创性、突破性政策,统筹协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涉及各领域各条线工作事项,打通不同层级、部门和行业之间的障碍和壁垒,加强政策衔接配套,统筹环境容量、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能源消耗,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最大限度释放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改革创新综合效能,不断提升改革创新的质量效益,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鼓励先行先试。在推动各地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基础上,结合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工作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地方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真正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先行先试工作既是创新探索,更是责任和义务,相关地方要落实工作责任,作为重点改革事项统筹推进,做到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