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是无锡解放的日子,而就在解放的一个月前,才24岁风华正茂的蔡隆昌倒在了敌人的子弹下,成为“黎明”之前牺牲的一名战士,那时,他的小儿子蔡维初才一周岁。自此以后,长大成人的蔡维初用了大半辈子时间来收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而每年的清明,都是他最怀念父亲的时候。
如今已经76岁的蔡维初,腿脚不便,身体也不太好,但是每次听说有人来寻找先烈的故事,探访先烈的足迹,都会拄着拐杖亲自迎接,颤颤巍巍地带着路。无锡市滨湖区华庄街道陆甲里13号,是他一手建起的“隆昌圃”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周边学校孩子们最爱来的地方。
“父亲是在1949年3月23号牺牲的,父亲是伟大的,我很怀念父亲,我想知道关于父亲的一切。”因为父亲牺牲时蔡维初年龄还很小,所以他对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母亲也倔强地不愿跟任何人讲述与父亲有关的事情。直到蔡维初20多岁的时候,他意识到父亲成为烈士前的短暂一生,值得自己去追寻去了解,这才有了之后的“隆昌圃”。在这里,有父亲睡过的床,父亲用过的书桌,父亲穿过的衣物,以及满墙从别人嘴里听来的父亲的故事。
“当时,敌排长被打了一枪摔倒了,我父亲就去抢他的枪,正在这时候,对方射出一粒子弹打中了我父亲……”蔡隆昌烈士16岁投身革命,1945年在新四军太湖留守处任锡南新安区税务股股长,组织青年积极保护工厂商铺免受敌人破坏。1949年3月23日,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决定性胜利之后挥戈南下,饮马长江,江南解放指日可待,但负隅顽抗的国民党败兵团却还在四处清缴,蔡隆昌在执行任务途中与国民党部队遭遇,枪战加肉搏战中他不幸牺牲,之后,烈士的家人也遭到了波及。“我父亲仅靠血肉搏斗就把敌排长打死了,败兵团就把我们祖孙三代四口人全部关到国民党的监牢里面,那时候我只有一岁。”虽然没有当时的记忆,但是每次讲述起父亲的故事,蔡维初都仿佛被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眼前恍惚能看到父亲伟岸的身影。
“隆昌圃”内珍藏着一双老旧开裂的皮鞋,以及两盒火柴,这是蔡隆昌烈士生前托人捎回家的仅有物件。“因为我父亲是管财税的,所以在生活中十分节约,这些捎回家随身物件都很破了。”
寥寥无几与父亲有关的物件,也成了蔡维初的传家宝,他花了半辈子的时间来搜集父亲的英烈事迹,此后的数十年里一直给后人们不厌其烦地讲述着父亲的故事。他唯愿盛世安康的当下,还能有人愿意了解“黎明”前那段黑暗时光中燃起的革命花火,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