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社部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完成全年1100万人以上目标的近26%,实现平稳开局。就业关系着老百姓的收入,老百姓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消费升级,带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就业一直处于“六稳”“六保”之首,就业是最大民生,稳就业就稳增长。
而稳就业的关键是保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约贡献80%的城镇劳动就业,可以说,中小微企业在稳定国内就业基本盘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但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抗风险能力相对弱,更容易受外部冲击影响。
3月下旬以来,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国际地缘冲突升温等因素干扰,我国市场主体面临困难与挑战有所增大,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企业继续受到抑制,部分行业企业面临产业链供应链与物流链不畅,生产成本压力增大,终端销售放缓、库存挤压与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如何为市场主体有效纾困?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就业大局?
尽管我国就业压力增大,但仍具备不少有利条件:
1.5亿市场主体。近年来,我国市场活跃,市场主体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超过1.5亿户,广大中小微企业为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坚实基础;同时,1.5亿市场主体平稳发展,也是我国内循环与经济活力之源。
稳就业措施加力提效。为应对3月以来就业压力加大,国内扩大阶段性社会保险、用电等方面稳岗支持力度,其中,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2022年留抵退税金额由2021年的1322亿元大幅增加到1.5万亿元;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加大小微企业、制造业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及困难群体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等。
全国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复工复产加快。一方面,4月下旬以来,我国多点散发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国内也在加大病例筛查投入、优化防控措施,民众积极响应配合;另一方面,各地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经济活动加快恢复常态。
当下较为紧迫的工作是保畅通,需要各地防疫一盘棋、加强防疫协调,在精准有效防疫前提下,加快疏通货运物流体系,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梗阻,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冲击造成的损失。
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等部门政策协同配合,落实落细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
继续加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市场供需更加匹配。
总体来看,我国市场主体队伍庞大,经济表现活跃;同时,面对短期困难、挑战,国家和地方层面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及时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纾困助企政策措施,我国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就业目标。
(文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周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