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4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尽管有时会被误解,但是医生的工作就是救人,没什么好抱怨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每一经过我手的病人都能平安、健康地活下去。”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医生,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团员谈亮亮
4月23日上午9时,救护车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十院分站驶出。谈亮亮和两位同伴刚将两位住在封控小区阳性楼的患者送进了医院急症室,三人正在对救护车进行消毒,电话再次响起。
“亮亮,闻喜路有个病人快不行了!”三人飞快地跳上车,救护车驶出马路,在狭窄的街道上飞奔起来。
10多公里路程仅花了8分钟,救护车抵达一处封控小区。下车后,谈亮亮和急救员推着担架飞奔着。屋内,80多岁的老太太躺倒在地板上,谈亮亮蹲下检查老人的情况后快速判断:“心跳和呼吸暂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快去取LUCAS(自动心肺复苏机)!”随即跪在地上,双手交握,给老人做胸外按压。
谈亮亮用尽全力,持续快节奏地按压,不久,汗珠就透过护目镜从他额头上滚落。2分钟后,心肺复苏机提进了屋,三人合力把老人从地上抬到了床上。漫长的6分钟过后,心电监护仪上开始跳出数字,这表明老太太已恢复了心跳,恢复自主循环。
随后,三人将把老人抬上软担架,从4楼转折了几道楼梯才下来,推着担架床在小区狭窄的小道上一路狂奔,把老人推上了救护车。在狭窄的空间内继续给她做心肺按压,用尽了全力让自己保持平衡,把力气汇聚到手部按压动作上。5分钟后,救护车抵达在市北医院的急症门外,医护人员把老人推进抢救室后,三人瘫坐在路边的地上喘着粗气。
这样的场面,对一名年轻的急救医生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曾经在一天之内通过心肺复苏成功挽救过两名危重患者的谈亮亮,早已见惯了生死,但他始终秉承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在每天的生死时速中,感知生命的分量。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120急救工作者经受着一场极限考验。急救中心新生代的青年医生们更是勇挑重担 。
自3月28日以来,谈亮亮累计出车182车、救治125人,最长连续当班36小时。一次次风雨, 一次次酷暑,一次次临危受命,一次次夜行出发,他穿梭在各个封控小区和医院之间,救治和运转突发疾病的危重病人,跟死神竞速。
对急救医生而言,救护车就是他们的移动诊疗室,疫情吃紧的当下,可以说救护车就是他们的“家”。急救任务繁重的这几天,谈亮亮车组每出完一车任务,做完消毒工作,来不及休息就接连进行下一个任务,几乎每个班次的平均出诊次数都在12次以上,这对任何人的体力都是巨大的挑战。
疲惫的时候,他就给自己打气:“我是年轻人,现在正是发光发热,展现担当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说苦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