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紧随返岗护士去“追阳”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我从北京来到上海支援抗疫报道已近一个月了。

在上海的20多天,可以说一直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起早贪黑测核酸、采访、编发稿件已是常态。最近,我每天采访驱车赶路基本上都在200公里以上。

4月28日一早,我得知一个消息:当天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名叫王瑛的护士“出舱”返岗工作的第一天。我立即驾车赶到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决定跟拍记录一下这名护士返岗第一天的工作。



↑4月28日,王瑛完成所有采样工作后,脱卸防护服,准备更换新口罩。



↑4月28日,王瑛(左)和与自己一样第一天返岗的护士小陈出发前互相整理防护设备。

当天,王瑛和其搭档护士小陈的任务是到一个小区进行“混管阳单采复核”的核酸采样工作。这是针对10人集采中发现问题的人群进行单独核酸采样以及复核的工作,被称之为“追阳”。这10人当中很有可能一人或几个人的核酸是阳性,所以这是一项有风险的工作。



↑4月28日,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办干事梅春燕(右)在王瑛和小陈出发前嘱咐一些注意事项,特别叮嘱她们要保护好自己。

初见王瑛,通过简单交流,我感觉她是一个快言快语、性格开朗的医护人员。

北蔡镇是此次上海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称之为上海疫情的“风暴眼”。有这样一段话形容北蔡:上海疫情防控重点看浦东,浦东防控重点看北蔡。许多人也是通过这次疫情才知道了上海浦东有一个北蔡镇。



↑4月28日,王瑛(右)和小陈在一小区居民楼外对样管进行扫码。


↑4月28日,小陈(右)对居民进行扫码登记。



↑4月28日,王瑛(前)在一小区居民楼进行核酸采样。

今年3月下旬,王瑛就和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去。但不幸的是,该中心先后有47名医护人员不慎感染上病毒,王瑛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瑛4月2日因密接被隔离,其从确诊、进入方舱治疗到出院近20天。

刚确认自己被感染后,王瑛也和其他患者一样,情绪跌落到低谷。但王瑛是一位意志坚定的医护人员,她认为与其一味恐惧,不如直面现实,哪怕是为了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着想,她也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病毒进行抗争。



↑4月28日,从一户人家采样完毕之后,小陈(左)进行消杀处理。



↑4月28日,王瑛(左)和小陈完成核酸采样后进行核对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身体状况不断转好,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最后康复出院,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毕业了”。

按照有关规定,王瑛出舱后必须进行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满,恢复健康的王瑛决定不再休息,立刻请缨返岗、再次要求投身到防疫一线的工作岗位上。



↑4月28日,王瑛(右)和小陈在完成所有工作后在远离小区大门的一个公交站脱卸防护装备和对现场环境进行消杀。



↑4月28日,小陈完成所有采样工作后,脱卸防护设备,其内穿的工作服已完全被汗水湿透。

王瑛的丈夫是北蔡镇一居委会书记,自他们夫妻双双投身抗疫工作后,王瑛和女儿以及丈夫已一个多月没见过面。

王瑛至今还一直瞒着女儿自己被感染入舱的经历。虽然自己不幸“中招”,但王瑛结合自身的经历,特别想告诉其他患者:“我们不知道病毒这个魔鬼是什么模样,但不要恐惧,要有战胜它的意念,这点很重要。”



↑4月28日,王瑛(左)和小陈返回中心后,对样管逐一核对。

让她特别欣慰的是,虽然已许久未和丈夫、女儿见面,但她注意到女儿这段时间好像长大了不少,从未下过厨房的女儿开始尝试为日夜奔波在抗疫一线的爸爸做饭,变得更关心和体贴家人了。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王瑛说,现在上海疫情状况正向好的方向发展。“疫情不结束,坚决不回家。我想为战胜疫情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她说。

这也是我到上海后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经历。



↑4月28日,王瑛(左)出发采样前帮助记者穿戴防护服。(梅春燕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